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然而中国计划生育提出者马寅初本人却并未遵守相应政策
一生中共生育了8个孩子。
那为何马寅初并未遵循计划生育政策?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让他敢于违反规定,公然打破规则呢?
人口大国的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人口大国
而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始终认为“多子多福”
清朝末年,我国人口就已经达到4亿之多
即使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战火摧残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仍有5亿多人口,而这些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影响。
早在1949年,国家就对国民数量的发展就采取了相关措施
根据《中美关系白皮书》中提到的关于中国的人口问题,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这样预测:“中国的人口两百年里增加了近一倍,这使得土地受到了不堪重负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政府必须解决的。”
诚然,人口的增长势必会带来相应的影响,但我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建国之初就提出了“人多力量大”这样的口号,鼓励家庭积极生育
而这样的政策背后,则另有隐情。
说到底,鼓励生育的政策与当时的经济生产发展密不可分
毛主席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指出,中国的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项生产活动远远不足以支撑这个刚刚成立的政权。
于是为了国家发展,政府积极鼓励生育,“光荣妈妈”称号传遍了大街小巷。
而所谓的“光荣妈妈”,其实是借鉴了苏联的模式,生育5个孩子以上的称之为“光荣妈妈”,而生育10个以上的则冠以“英雄妈妈”称号。
这样的鼓励生育政策与传统多子多福的观念十分贴合,民众们也乐意接受。
尤其是在朝鲜战场,我国投入了大量劳动力,对国内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阻力。
且此时期正值一五计划实施,为了顺利达成目标,加快发展步伐,这样的生育政策更是受到了群众的认可。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自1949年以后的8年时间里,中国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的高速增长,到1957年人口总数已超过6.4亿,平均下来,每个家庭都有不少于6个孩子。
如今的爷爷奶奶一辈,基本上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对于他们来说,人口就是最大的财富,有了劳动力就可以干更多的活。
在50年代“吃大锅饭”的时代下,他们就能分配到更多的资源。
确实,人口的发展对经济着实起到了不小的助力。
然而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一些专家也并没有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他们深入研究人口红利背后的隐患,发现其中还隐藏着巨大的漏洞。
而首当其冲发现问题的就是马寅初,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
通过不断地调研观察,马寅初最先发现鼓励生育政策的缺陷,他准备将此报告中央。
……………………………………………………………………………
计划生育之父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经历了哪些波折呢?又是什么让国家下定决心将其定为基本国策?
根据马寅初的研究,他认为中国的人口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十分恐怖的速度。
平均2%的自然增长率看上去并不多,但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样的数据增长可谓是极其迅速的。
当时的中国把苏联看作是“老大哥”,不断派遣专家前去苏联取经,但国情不同却实施相同的政策,必然会带来种种冲突。
当时受苏联影响,国内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是不存在人口过剩现象的,加之当时左倾思想流行,人们也相信国家有能力保障人民的生活。
所以,当马寅初提出节制生育这一说法之后,迅速遭到全国人民的批判,他本人也受到了强烈的攻击,甚至在好几年内都不能公开发表言论。
对此,马寅初并未放弃,而是更加深入调查,用事实说话。
经过三年的钻研,他得出了结论,若按照平均每年2%的自然增长率继续发展,那50年之后,中国将会变成拥有26亿人口的超级大国。
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绝对承载不了如此多的人口负荷的,到时候恐怕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众多的农村人口,城市和工业发展更是少数而已,一味地依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在马寅初《新人口论》发表的几年后,国家并未听从他的意见,然而现实却越来越朝向他预测的方向前进,恐怕不出几年就会变成现实。
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人口问题暴露得越发明显,中央不得不重新重视这件事情。
1955年的中共八大报告中,周总理提出应该对中国人口发展给予适当的控制。
而1957年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马寅初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主张,要求不仅要计划经济,更要计划人口,实施真正的“计划”方案。
但也正是这一次的重申观点,让马寅初陷入了更深的舆论漩涡,他被拉出来当众批判,人们称他为是“中国的马尔萨斯”,时任北大校长的他,一时间遭到了各学界的激烈反对。
到了60年代,他甚至被革除校长职务,卸任全国人大常委,被迫限制人身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他索性呆在家中钻研学术,继续研究相关理论。
终于十多年之后,他的言论被再次印证,而这次付出的代价是血淋淋的现实。
……………………………………………………………………………
马寅初打破规则的隐秘
他是中国计划生育提出者,自己却生了8个孩子,这背后究竟有什么内幕呢?
七十年代后期,在经历了特殊时期的大动乱之后,国家发展一度陷入低迷状态。
此时的人口迅速膨胀,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给国家带来了重大损失。这时,人们想到了马寅初。
已经98岁高龄的马寅初,终于在10多年之后顺利平反。
1972年,刚做完手术的他双腿瘫痪,身体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得知国家陷入困境之后,他不顾个人状况,继续负责人口工作。
这时也是计划生育工作正式实施的初期阶段,国家提出了“一个不多,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号召全国人民群众积极响应,限制人口高速发展,终于在1980年,降为平均每家生育子女2.2人。
能有如此高效快速的解决方法,马寅初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功臣。
然而,当时的他依旧备受众人争议,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计划生育之父”本人都没能严格遵守政策,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原来,马寅初本人在一生中共有两任妻子,生育了8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他却要求群众计划生育,这自然没有什么信服力,反而让自己处于了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事实上,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分歧。
马寅初出生于1882年的清朝末年,那时候压根都不存在节制生育的思想,相反,大多数家庭的观念十分传统。
马寅初的家庭同样如此,尽管他个人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文化,但也还是没能摆脱旧式的包办婚姻,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第一任妻子张团妹。
而张团妹是个遵循封建礼教的女性,整个大家庭被她管理得井井有条,一开始马寅初与她也是相敬如宾。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二人在成婚不久后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幼儿早夭,尽管张团妹后来又为他生了两个女儿,仍然改变不了,整个大家庭中的重男轻女的观念。
对此,马寅初多次表明自己接受过先进教育,对生男生女并不要求,但深受封建礼教禁锢的张团妹始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夫妻二人在思想上也渐行渐远。
而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张团妹主张给马寅初纳妾,以传承香火。
对于这件事情,马寅初最初也是严词拒绝的,在他看来,一夫一妻制是对自己和妻子的负责,尽管没有儿子,但这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可惜的是,在清末的封建时代下,新思想的传播毕竟有限,大多数人都无法认可家中没有男孩的状况,更别提马寅初这样一个传统的家族。
在父母长辈以及妻子的双重压力下,他不得不妥协,娶了一个名为“王仲贞”的女子,据说这位女子在做妾时,年仅13岁,比马寅初足足小了有22岁,而且最让人诟病的是,她还是马寅初女儿的同学。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关系是无法令人接受的,但在当时来说却不足为奇。小妾过门不久就生下了男孩,家族中长辈终于“放过”了马寅初。
所以,马寅初生了8个孩子与他提倡计划生育之间隔了几十年时间,不能强行将两件事划上等号。
同时,也正因为马寅初深受“多子多福”和“重男轻女”思想的迫害,他也始终提倡要合理养育子女,摒弃重男轻女这样错误的观点。
1982年,国家终于完全接受马寅初的建议,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并于同年12月正式写入宪法。这一年,马寅初也带着已了的心愿永远长眠,享年101岁。
可以说,如今中国的人口基数处于稳定状态,离不开马寅初半生的奔波与探索,这样的国家栋梁,我们断然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