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在很多印象中是山区省,在经济发展上是天生劣势。随着国内经济从农业和工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贵州省抓住时机,将山区的劣势所带来的对于经济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贵州目前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药业、煤及磷化工产品深加工等六大高科技产业中表现突出。今天小编就着重为大家介绍一下贵阳是强二线还是弱二线?以及贵阳被降为三线城市了吗?一起来看看吧。
日前赛迪顾问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显示,贵阳不仅出现在榜单中,而且排名还不算低,处在前50强的第41位。
这份榜单的含金量可不低,它是由工信部直属机构作出的排名。
前50强中,西部上榜城市仅有排名第9的成都、排12的西安、排41的贵阳和排48的昆明,就是整个100强中,西部上榜城市也才12家而已。
整个榜单中,山东上榜14个城市,排第一;江苏排第二,13个城市上榜,也就是说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全部上榜,这实力杠杠的;广东排第三,11个城市上榜;随后分别是浙江8个和安徽7个。
要知道,这可是从全国293个地级市中筛选出来的制造业塔尖阵营。
这样来看,贵阳是不是就顺眼多了。
那么,贵阳凭什么上榜?更凭什么挤入50强呢?
前两天,一则小新闻不知大家留意过没有,说的是贵阳造微电池技术世界领先,撬动全球大市场。
有多领先呢?贵阳造可穿戴式器件微型电池,外壳厚度75微米,比国际平均水平薄50%;电池电能75毫安,比国际平均水平提升20%至50%;电池循环寿命600次,比国际平均水平提升100次。产品主要应用为华为、苹果、富士康等企业的核心产品。
这个事例,只是贵阳新能源领域发展的侧影之一。
近来来,贵阳制造业确实战果不俗,大家熟知的宁德时代、恒力等都是其中代表。仅以今年为例,贵阳已推动比亚迪二期扩能至30GWh项目、中伟新材料3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湖南邦盛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中科电气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力翔年产1.5亿套电池铝壳及盖板项目等一大批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落地。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上游零部件领域有比亚迪、宁德时代、正华新材料、中伟新材料等,中游整车制造领域有吉利、奇瑞万达、贵州长江等,下游后市场服务领域有玖行能源、满帮、世纪恒通等。
今年6月,全球首款甲醇混动力轿车在贵阳上市。
不知不觉中,贵阳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已有了立足之地。
在此基础上,贵州规划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5000亿元,2030年目标为10000亿元。
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省形成动力电池产能120GWh,要知道贵阳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的规划产能已超过100GWh,可见全省实现120GWh真不难。
有了一定家底之后,贵州说话的底气也足了不少,当前正朝着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的目标前进。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被确定为制造强国五大工程之首。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原则上每个行业领域仅布局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足见其含金量。
贵州之所以敢在其中一争高下,主要得益于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而且,上月在白云区授牌成立的“贵州省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就是创建国家级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之一。
毫无疑问,创建国家级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仍将以贵阳为主。
而且,工信部明确,支持贵州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工作。
以上种种,说明贵阳制造业实力还真不弱。
相信再过几年,当大家聊起贵阳制造业的时候,完全有理由将“切”变成“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