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衍生出许多神器,比如行程码。无论你在哪里,行程码都会准确地定位你的位置,如实地记录你14天的轨迹,是个有效避免疫情的扩散的工具,如今更是人人出行必不可少的通行证明。它的定位功能如此强大,也有很多人都会好奇如果手机关机拔卡,行程码还会准确定位我们的位置吗?
一、行程码如何定位你的位置?
行程码全称是通信行程大数据卡,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通院和三大通信运营商联合推出的公益性行程查询服务,可以提供用户本人过去14天里经过的城市轨迹。
只要在中国,只要你的手机使用的是三大运营商之一的SIM卡,就可以得知你最近14天都去了哪些地方。停留了多长时间,大数据会自动推算出你有无感染风险。
那么行程码又是如何知道我们曾经去过哪些地方的呢?答案是手机定位。主要依靠三种方式来定位手机位置,首先就是基站定位。目前在中国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基站,每一个基站位置固定且有明确的城市归属。所以当你抵达某个城市时,手机接入该地的基站信号,自然会被自动定位。
其次就是无线网定位,手机开启Wi-Fi功能,接入附近的无线网。而路由器也会有一个固定唯一的MAC地址,行程码背后的大数据就会借此完成信息采集,你的位置也就被上传到行程码系统当中了。还有一种是卫星定位,在我国手机基本都支持多种卫星定位系统,例如GPS,还有国产的北斗,在我们毫不察觉的时候,手机内置的定位系统会不断搜索并接入卫星,用户的具体位置也就能被研判得出了。
我们在使用手机上网、微信、追剧还是刷短视频,都是在通过基站发出的信号进行信息交换。当我们移动位置后,连接的基站也发生变化,而每个基站的具体信息包括位置在大数据之下都是隐形的,行程码的位置信息也会随之更新。
二、关机拔卡就一劳永逸吗?
总有些人想要耍小聪明躲过行程码的位置追踪,不少人也好奇如果我们手机关机拔卡,是不是大数据就无法定位我们的位置呢?
乍一看前面的三种定位方式都和手机是否接通信号有关,那么手机关机拔卡就能切断外部的联系,避开位置追踪。其实人们现在用的手机几乎都是一体机,电池是无法单独拆除的,即便是关机,手机的基本功能仍在运行。拔下手机卡也是没用的,每部手机都会有自己的“身份证号”,也就是IMEI码全称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并且每台手机的码都是不同的,一般会贴在手机后面和包装盒上。
这个码通常被我们所忽视,而它的存在就意味着可以被附近的基站识别,我们的位置信息也会被反馈给数据中心。所以要想完全不被大数据位置追踪,只有抛弃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走进深山老林才可以。
三、行程码记录的位置会出错吗?
行程卡并非十全十美,毕竟是应对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而产生的,设计上也是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还记得最开始看不到用户移动轨迹,还需要向运营商发短信才能查询。
行程码也不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记录,比如有人乘坐高铁经过数个城市,但是行程码并不会记录所有的城市。这是因为行程码会以你在当地驻留时间达四个小时作为判断条件,小于四个小时的系统会自动判断你只是路过。
不过也有很多朋友反映过自己明明没有去过这个城市,却被记录了,或者去过一个地方行程码却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差错有时可能无关紧要,但是一旦经过的城市是风险区,那就是“飞来横祸”得不偿失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某些城市的基站数量太多,覆盖范围很容易就延伸到其他城市去了。这样你去了大城市旁边的小城市,也可能只记录你在大城市的轨迹。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去了城市的交界处,尽管你没去往那个城市,但是因为距离太近,也会记录成你的轨迹。
行程卡在疫情期间为民众生命健康和工作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通过基站和大数据,使疫情防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政府和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大大减轻。
尽管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一些小毛病,定位错误或者负荷过载,但是行程码也是在不断改进中,而且使用也更加方便。大家都对行程码有什么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