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生物对食物的偏爱也是不同的。但如果一种生物,一辈子只吃一种食物,那就非常罕见了。因为食物的单一会对生物进化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比如,我们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但这一习性在竹子资源减少的时候,就会威胁到大熊猫的生存。在国外的中国大熊猫,每天吃的竹子都是从中国空运过去的。澳大利亚的树袋熊只吃桉树的叶子,如果桉树数量下降,就会直接威胁到树袋熊的生存环境。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另一种对食物非常执着的生物,它就是蚕。蚕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昆虫,它吐丝结茧,中国才创造了享誉世界的丝绸,而一直以来,养蚕唯一的食物来源,就是桑叶。世界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叶子,为什么蚕只认准桑叶呢?没桑叶了可以喂蚕吃啥?蚕除了桑叶吃什么食物?一起来看看吧。
此前,中科院的科学家专门对此进行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蚕的体内有一种苦味受体基因,决定了蚕对桑叶的食用偏好。实际上,几乎所有吃植物的昆虫都是在“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基因的影响下,决定吃哪种食物的。对蚕的食物选择影响最大的基因是苦味受体基因GR66。一旦该基因发生突变,蚕就会改变其对桑叶的偏爱,甚至连苹果和梨都吃的津津有味。但在正常情况下,蚕还是只吃桑叶或含有桑叶成分的人工饲料。
近来在杭州的未来科技城里举办了一个新物种发布会,在这里有家叫巴贝集团的公司就展出了新成果,他们利用高科技养蚕,用工业化的手段介入传统行业,最终使养蚕变得高效高产。根据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他们花了七年的时间,投资了数亿元才研发成功。
据悉该公司如今已经有了国际水平的车间,采用各种高科技的新技术,在饲料加工、防病体系、环境控制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套完整完善的系统。蚕宝宝们将会生活在无菌恒温的车间里,吃着由桑叶、玉米、红薯等等农作物加工而成的饲料,从孵化到吐丝都会这里完成。
这套工业化的养蚕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人力,以前养蚕完全靠蚕农双手完成,不仅辛苦产量还低。该公司负责人打了个比方,如果想要产出一万吨蚕茧,若是单纯靠人力可能需要十万蚕农。而采用这套标准的工业化管理设备,只要两百名工人就够了。
除了节省人力,这个项目还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因为蚕吃桑叶,很多地方的蚕农们常会大面积的种植桑园,这样以来土地的利用率就降低了。据悉该项目一旦被投入使用,全国至少有90%以上的桑园将会被节约。
这些工业化培育出来的蚕宝宝个头大,吐出来的丝也光滑柔亮,丝毫不比传统农业下喂养出来的蚕丝逊色,且产量更高。相信在这样的模式下操作,我国的丝绸产量会持续走高,一场新的丝绸革命将会被打响!
虽说新模式创造出了传统养蚕业不可能达到的高效,但许多网友在看到这则消息之后也表现出了担心。不少网友提出质疑,如今工业化脚步越来越快,在这些新行业的不断冲击下,原来的蚕农岂不是要面临失业的风险?再者工业饲养出来的蚕,吐出来的丝真的能达到原来的水平吗?如果出口到其他国家,真的会被接受吗?我国是一个古老的丝绸大国,如果失去了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未来的人们会不会感到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