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最早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为“历水陂”,唐时又称莲子湖。北宋文学家曾巩称“西湖”、“北湖”。到南宋时,才易名为“大明湖”,该称最早见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秋七月元好问游济南时所作的《济南行记》一文。自南宋以后,“大明湖”一直作为正式地名沿用至今。
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据说保留大明湖名号也许是与纪念明代忠臣铁铉有关,是为乾隆皇帝对一代英烈大明朝兵部尚书铁铉忠君精神的肯定。
那兵部尚书铁铉又为何许人也,铁铉(1366-1402)出生于河南邓州(今邓州市),是元代色目人后裔。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炎历官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被施以了磔刑。后人非常尊崇他的忠贞和不屈,到处都有建铁公庙供奉。
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大明湖西端建有铁寺,可见乾隆皇帝对明朝这一位忠臣也是表示尊崇的。乾隆为铁铉修建铁公庙,并保留大明湖的称号,一方面是纪念前朝的忠臣,以弘扬这种对帝王的忠贞精神,也是在彰显自己的“胸怀”,另一方面也是在大明王朝的伤口上撒盐,以示清朝皇帝比大明皇帝更加严明公正,维系一些帝王家的面子工程。
而关于大明湖的明字多一横的缘由,个人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大明湖”三字是从清嘉庆大明湖碑上拓下来的,碑为嘉庆书法家于书佃创作,这“目月”组成的明是帖写的写法,这么做的不光有清代的书法家,其他朝代的书法作品中,也多有“眀”这个写法。另一种说法为康乾时期,大兴文字狱,清朝书法家为了避讳明朝的“明”而多写了一笔,但是个人认为乾隆皇帝既然保留了大明湖这一称号,而不是直接改为其他名称,在个别字眼上多作文章又显得没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