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15晚会都被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关注,它不但会指引我们如何在平时注意“避坑”,更是实名曝光一些违法违规企业,曝光各行各业黑色不法的交易内幕。
而这一桩桩侵害着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勾当的取证工作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离不开那些深入“虎穴”卧底调查记者们默默的付出,已从事卧底调查工作13年之久的央视资深记者老K现身台前,讲述了他深入幕后的种种惊险经历。
应聘某车企调查,当上了二把手,工资比原单位翻了3-5倍
为了调查某车企内幕交易,老K应聘到了该企业当起了汽车销售员。后来发现,虽也做出了业绩,但权利有限,拿不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料。
于是,他便更加努力,业绩斐然,还被提拔当上了企业二把手,工资也比原单位高了3-5倍,手底下还管着几十号人。
“要不是总导演每天一个电话提醒,我都不想回来了。”老K打趣地说。
职位高了,接触到企业核心资料的机会就多了,更方便开展工作,也取得了很多证据。
文件签字写成了真名,险些酿成大祸
还是在这家车企,一名属下拿一份文件需要签字。
老K因是第一次签文件,兴奋而又习惯地签上了自己的真名递给了属下。
还好在属下没看签名之前,他瞬间反应过来,要过了文件作废,重新签了一份。
逛商场被卧底公司同事认出,老婆孩子默契配合
在某企业卧底调查结束后,老K带老婆孩子逛商场,但恰巧遇到了卧底公司同事。
见对方喊着“老K”的名字,老婆孩子都瞬间明白了对方身份,纷纷默不作声,更未露出破绽。
但老K是惊出一身冷汗,他告诉妻儿,以后遇到类似事情,发现情况不对的话,你们赶快先跑,别管我!
如何适应新的身份,跟影视剧里的卧底有什么不同的体验
在策划、执行某个项目之前,总导演要提前进行包装与演练。
就拿姓名来说,被叫了几十年的真名,突然间被改了,是很不习惯的。
于是导演要求所有的同事在项目执行前几个月都要叫老K,而不是真名。
如此反复循环,形成肌肉记忆了,脑子里慢慢也就接受了这个名称。
影视剧里的卧底是有情节设定的,是可以随时喊咔的。
而调查记者们则是面对未知深入下去,一旦出错,全盘皆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有次进入某企业调查,推开库房的门,现场有六七个人,有穿拖鞋的、戴金链子的、光着上半身的,迅速看向老K并走过来……吓得他当时腿都软了。
最长的一次卧底是多久,后悔过从事这行吗
待得时间最长的一次应该是在某食品企业,前后大概花了40个月左右。
“导演在这儿,我肯定说不后悔”老K打趣道。
这也是他内心最真诚的观点,如果后悔,他就不会干这行达13年之久。如果在乎收入,他完全可以在那家车企把“二把手”当下去。
结束语: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向老K这样勇敢坚定的记者,不惧自身危险,深入行业阴暗深处,才能让正义公平的阳光普照在大地之上。
本文素材来源于@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