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卢奕贝
界面新闻编辑 | 马越
竹筒奶茶成为2023开年来茶饮赛道的顶流。
清洗干净的竹筒用作杯子,奶茶、咖啡、水果茶作为基底,几大圈奶油顶搭配着水果冻干是竹筒奶茶的统一公式,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在竹筒表面贴上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名标签。南至广州、深圳,北到沈阳、哈尔滨,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爱上打卡竹筒奶茶。
小红书上竹筒奶茶的相关笔记短时间内已超1万篇,抖音#竹筒奶茶话题播放量达1.3亿次,大众点评全国热点中“全世界都在喝竹筒奶茶”已有299.9万热度。上一个这样在全国大范围内引发热潮的,还是围炉煮茶。
在线下,竹筒也攻占了各大城市的景点或游客区。
北京南锣鼓巷700米的街上目前散布着超12家竹筒奶茶店,每家店门口都码着3排以上的竹筒墙;广东潮州、汕头等地已出现竹筒奶茶的姐妹版本“竹篓奶茶”,有的还装上LED灯泡方便人们在夜晚与背后的景点合影;竹筒奶茶甚至成为城市旅游的打卡文案模板,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总要为了这杯竹筒奶茶来趟XX吧!”,城市名可以直接替换为苏州、杭州、宁波、厦门等。
它就像是景区爆款文创雪糕,哪里需要都可以照搬。
自2019年故宫的神兽造型的雪糕“出圈”开始,造型各异的文创雪糕的流行趋势就蔓延到了全国各大博物馆、景区与知名城市地标。在社交网络时代,“颜值”“有趣”和“话题感”成为了消费者为食品这类快消产品买单的关键。一支售价10-15元的雪糕,最吸引消费者的或许并不是它的口味,而在于独特有趣的造型。
竹筒奶茶的功能性也是如此。
人们要的是与竹筒上的城市名拍个照,它是一杯可以喝的旅游纪念品。在喝完奶茶后,不少消费者还会把竹筒洗干净带回家做笔筒或装饰品。经历了疫情三年后,涌向外出旅游的人们需要一种仪式感来消解过去的苦闷,竹筒奶茶亮眼的外形以及城市标签则刚好切中了打卡的需求痛点。
但这种景区属性的蔓延,让人们只认竹筒,不认品牌。
苏州茶饮品牌“茶色烟雨”被认为是竹筒奶茶的源头,这家成立于2019年、定位苏州特色茶饮的品牌早在2022年4月便推出了竹筒奶茶产品。但在这个概念火了之后,一大批“烟雨江南”“茶颜烟雨”“竹色烟雨”等类似品牌纷至沓来。小红书上总会有人在竹筒奶茶的帖子下评论,这是盗版,但在现实生活里,人们并不在乎买的到底是哪家的竹筒。
竹筒奶茶里的内容物没有标准,大多只是茶底、奶油、装饰物的排列组合。在制作流程上,它不需要思考小料的搭配,也无需封口,连包装袋、杯托、餐巾纸都不用准备。原材料中最重要的竹筒,淘宝上普遍4只11.8包邮,不到3块钱一个,卖得最好的商家月销量过万。它的门槛太低,以至于效仿者迅速蔓延。
品牌众多,但口感、消费体验却各异,这令社交平台上已经出现不少关对竹筒奶茶的负面评价。
一方面集中在性价比,奶茶装在竹筒里就能卖到25-30元一杯,但内容物却并没有什么特别。此外,竹筒是否清洗干净、有没有存在商家回收再利用情况等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人们疑虑的焦点。这些负面伤害的不仅是人们对竹筒奶茶的整体印象,个体品牌如茶色烟雨等也会因此口碑受损,而规模尚小的品牌对此并无招架之力。
在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的茶饮界,包装的潮流已经变幻了很多轮。塑料袋装奶茶、饮水机奶茶、桶装水果茶、香水瓶奶茶…….各类不同的形式都曾在小范围内短暂流行过。但相较于建立在产品之上的差异化特色与技术门槛,包装的更换很少能真正令一个品牌打造足够的品牌力。
眼下,竹筒奶茶爆火后的路径已显而易见。同行快速复制、门店暴增、品类变形再融合成新品类、餐饮其他细分应用侵蚀。而无论是冬天街边的热红酒,还是彰显着田园诗歌情怀的围炉煮茶,它们都成为了一股快速兴起又淡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