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9日,央视新闻传出“95后夫妻经营夜市小吃摊,每天500斤土豆和250斤豆腐不够卖”的消息。
该消息一出在互联网上,人们对于信息进行了吐槽,绝大部分人表示,这个说法作假,一天根本不可能卖掉500斤土豆和250斤豆腐。
还有人表示,一晚上9000块的收入是在痴人说梦。但是从新闻的角度去看,实际上这个新闻点的落点是在地摊上,难道这意味着与地摊经营者相互为难的城管,要失业了么?
再提地摊
在疫情期间,国家就开始表示需要夜间经济,要让夜间经济活起来。
而在疫情结束后,央视的新闻又表示出了对地摊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地摊经济确实存在着一定价值,那么难道说我们的经济情况还不行么?
不是经济不行,是外贸和就业不行。从数据观察,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相比1月增加0.1%。
16~24岁的劳动调查中失业率为18.1%。外贸方面,前两月下降达到0.8%,如果换成美元则是8.3%。
两方面的数据给出之后,也表明下降趋势在不断的产生,而能够拉动经济的投资、外贸以及消费之中,由于市场的因素,投资已经不可靠了,那么只能利用消费作为解决办法。
可是失业率的增加也意味着,我国的劳动力并没有全员就业,处在失业中的人,如何让他们就业以及产生消费能力,就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有人表示,这需要企业给到更多的岗位,才能有效缓解社会压力。
但是根据BOSS直聘的数据,除了工资在5000元以上的职位有人问及之外,大部分处于5000以下职业却一直无人问津。
也说明,现存劳动力的就业难,实际上是因为教育培养成本的增加后,使其不能够进入到普通企业进行工作,这样的收入虽然让劳动力可以生存,但面对CPI以及社会生存压力的上涨,低收入者显然难以更好的在城市中生存。
让他们回到家乡么?不好意思,在回到小城市之后,他们的生存问题将更加的严重。
让他们去摆地摊,其实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在解决就业难题之后,由于收入是日收入,在排除成本之后,所有的资金都是劳动力自己的。
利用资金去消费去满足生活要求之后,社会经济的流动产生,就解决了消费难的问题,可谓是一石二鸟。
虽然人们认为这会造成城市病,也会导致劳动力的贫富差距进一步的加重,但是在社会情况难以改变的前提下,这显然是最好的办法。
城管不是难题
有人表示,城管将会成为最大的难题。
但是根据城市管理规定的开动,已经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的考核内容,也说明除了媒体之外,策略上也在支持着地摊经营者,那么这意味着城管将要淘汰么?
城管不会淘汰,仅是行为上有所制约。首先地摊的真正影响,实际上是对实体经营者以及社会交通等公共内容产生的影响,且还会随着地摊经济的发展,造成更多的社会不良事件,所以才利用城管去进行管理。
但是在国家提倡之后,地摊经济的推崇也让城管的行为有所改变,但是从本质上讲,提倡地摊指的不是可以随便摆摊,而是需要地摊形成一个有效市场。
在不与实体经济过多对冲的前提下,有效展开,而城管则是这个市场中的调节者,从此前的摆不摆,变成怎么摆。那么这又是否将实体产业再度打击呢?
准确讲并不会,社会消费者本质上不会永远团结,他们的选择也更多,实体和地摊最大的差距,其实是同类产品的价格有所不同。
但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很好解决的,也就是消费者在分流之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标与本
那么这是治标还是治本呢?仅仅是一种治标,社会问题的核心,是存在了过多的高学历劳动力,他们无法适配现有的社会生态产业,以至于他们对考公或是考研的热情更大。
而我们的整体社会结构中,需要大量的工人和基础服务业人员,如果这个缺口难以填补,那么地摊经济即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社会问题依然存在。
想要将问题解决,也只有从观念和教育制度出发,需要有更多的适配性劳动力,而不是更多的高学历劳动力,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中有多个选择的可能,才能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