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然记得,高中时学《孔雀东南飞》,一句“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直接引起了我对隔壁姑娘秦罗敷的兴趣。于是找到了《陌上桑》,开始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著名的叙事诗之一。它叙述了一位民间采桑美女反抗官僚调戏的故事。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又风趣幽默,既赞美了罗敷的智慧,又暴露了太守的愚蠢。这首诗也让我们看到了汉代的民俗风情。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直译: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亮了我们秦家的楼宇。秦家有个好女儿,起名叫做罗敷。罗敷喜欢养蚕摘桑,这天正在城南一角采摘桑叶。她用青丝作为篮子的系绳,把桂树枝当篮子的挂钩。只见她头上梳着坠马髻,耳垂挂着宝石明月珠,下身穿着浅黄色衣裙,上身是紫色短袄。路上的行人看见罗敷,都放下担子捋着胡须观望。少年看到罗敷,禁不住脱下帽子重整头巾。耕地的人看见她忘了犁耙,锄草的人看见她忘了锄头。回来的路上大家相互抱怨没干完活,都说是因为被罗敷的美貌所吸引。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太守从南面走过来,他的马车上五匹马都驻足不前。太守派小吏前去询问,这是谁家女儿?小吏问过后回答:“是秦家的女儿,名字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大岁数”?小吏答:“还不到二十呢,但过了十五岁了”。太守上前问罗敷:“愿不愿意和我一同乘车”?罗敷上前答道:“太守你怎么这么愚蠢!你自然是有妻子的,罗敷也是有丈夫的!”
“东方有上千个骑马的人,我的夫婿在前面。怎么识别我的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着小黑马的那个就是。马尾上系着青丝,马头上戴着黄金络;他腰中佩戴的鹿卢宝剑,价值千万金呢。他十五岁做了小吏,二十岁已是朝中大夫,三十岁已经是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已是一城之主。他皮肤白皙,脸上略有些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步,从容地进出官府。太守坐中聚会时数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当时读完,只顾着惊艳罗敷的美和罗敷夫君的那一番形容,并没有思考过,罗敷的丈夫那么牛,是否真的存在?换句话说,罗敷是否真的有丈夫?
真别说,这个问题还真挺有探究意义的。罗敷是否有丈夫,从这篇以罗敷为主角的《陌上桑》中也可推测一二。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陌上桑》摘自汉乐府诗集,一开始交待罗敷姓甚名谁,背景如何。“秦氏楼”交代了罗敷的生活背景和家庭条件,可见她家还是比较富裕的。“秦氏有好女”则有点类似于“杨家有女初长成”的写法,接下来必定是浓墨重彩描写女主的高潮部分。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这句简单易懂,说明罗敷的兴趣爱好。要知道,在古代人们种地耕作养蚕从事劳作,一般都是为了谋生。而罗敷很明显不一样,她应该单纯只是喜欢养蚕。为何?看她的穿衣打扮就知晓了。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倭堕髻”是从汉朝开始兴起的一种发型,又叫“堕马髻”,一般在贵族阶层女子之间流行。“耳中明月珠”,则更昭示着罗敷首饰的不凡,再加上一身华丽的着装,可以肯定罗敷家里不仅不差钱,而且还很富有。
上面这些只是衣着外在的描写,而接下来就是从侧面衬托罗敷的美了。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描写一个人有多美,哪怕用大量华丽辞藻去刻画,读者大概也只能感受到:哦,她不是一般的美。但是这短短几句,从旁观者的反应来侧面反衬罗敷的美,顿时那个情景和画面就出来了。读者一下子就领悟到:哇!原来罗敷是这样一位百年难见的绝世美人啊。
描写完这些,故事就开始了。
从南而来的使君,骑着马路遇罗敷,也被罗敷的美貌深深吸引了。这一心动,就向旁人打听:“这是谁家的女儿呀?”旁人回答说:“秦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自家起名叫罗敷。”于是使君又打听人家年龄,就邀请罗敷一起乘车。
使君肯定没想到,罗敷一上来就毫不犹豫地骂了回去:“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这句话是很关键的。第一句话是很明确的,就是感慨“使君你怎么如此愚蠢呀”,这句意思毋庸置疑。而“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就有两层意思可以解释了。
如果将“自”作“本来,原来”的意思讲,那这句话就可以认为:使君你本来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我也原来就有自己的丈夫。一个有妇之夫和一个有夫之妇,两个人有什么好共同乘车的。
但如果将“自”作“自然,自有”的意思来讲,这句话就可以完全可以换一个情境了。即:使君你自有与你相配的妻子,罗敷我也自然有与我相配的夫君。也就是说,咱俩都不是一路人,有什么好共同乘车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然后再看,罗敷是怎么形容自己的丈夫的——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东方的千匹马缓缓行驶,罗敷的夫婿就在最前头。怎么判别哪个是呢?白马后面跟着的小黑马上的官就是他。那匹小坐骑的“穿戴”也不凡,马尾上系着青丝,马头上带着黄金的笼头。夫婿本人呢,腰间别着名贵的鹿卢剑,单这一柄剑就价值连城。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而且呢,罗敷夫婿这个人还不是个富二代,是自己白手起家闯荡出来的那种。十五岁的时候是官府的小官吏,二十岁就是朝廷大夫了,三十岁已经官居侍中郎,四十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一城之主了。
有钱有权有地位,那人长得怎么样呢?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人长得还不丑,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脚步轻缓从容,颇有玉树临风的感觉。最关键的是,“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每次府中有聚会的时候,大家都会夸奖夫婿很出色。
罗敷对他夫君的描述全看完之后,想象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类似还没恋爱的小姑娘期待自己白马王子的感觉?
所以,笔者主观推测,罗敷说出“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番话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夫君的。
不然,可以再反推。如果说,罗敷真的已经有丈夫,且她的丈夫也如同她讲的这样有名这样厉害,直接说出她丈夫的名字来,这个小小的使君岂不就吓退了?还需要说出这样一大篇幅吗?
之所以这样形容,大概是因为这是罗敷对未来夫君的想象和期许,她认为能配得上自己的夫君,就是这样的特殊和出色。
更何况,罗敷如今的年龄是“十五颇有余,二十尚不足”,古代十五岁刚好是及笄之年,之后就可以许配人家了。而罗敷是“颇有余”和“尚不足”,说明她至少已经十七八岁了。
在古代,十七八岁这个年龄还没有出嫁,都会被邻里列入“老姑娘”的行列。这时候,旁人提起她,还是习惯说“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却丝毫不提及她夫家的姓氏,大概率罗敷还是单身的。
为何到十七八岁还没有出嫁?根据罗敷对自己夫婿的那一番想象与描述,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夫君要求和期待很高,眼光和心气也是比较高的。至于为什么这样高,想想原因也比较合理,因为人家有资本呀,家里不差钱,不需要依附夫君生存,而且自己又是个绝世美人,所以至今还单身未嫁,就非常合情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