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咚夏
来源|财富独角兽
“姐虽不在江湖,但江湖关于姐的「传说」却接二连三……”
近1年,正在竭尽所能“低调”的中欧基金葛兰,9月7日再度遭遇“传言”,称其因业绩不理想而申请辞职。中欧基金当天就发布了严正声明进行“辟谣”,并表示保留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耐人寻味的是,这已经是葛兰在今年内第三次“被传言”。
先是今年2月份传言有机构“大额赎回”其管理的产品,金额高达400亿;紧接着8月下旬又流出一个自称为“中欧葛兰”的账号,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观点称“医药行业逻辑不在了…”。
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为什么葛兰频繁被流言缠身?其实,持有葛兰基金的基民应该略知一二,除了公募“千亿顶流一姐”的名头树大招风之外,归根结底还是与其并不如意的投资业绩息息相关。
2022年受多重事件叠加影响,市场开局半年走势多舛,公募基金多数亏损严重。其中葛兰堪称“亏损之王”,以112.5亿高居今年上半年亏损榜首。
值得吐槽的是,中欧基金旗下“翻车”的不止是葛兰,整体业绩在亏损榜上都格外“辣眼”。根据基金中报显示,中欧在今年上半年亏损榜上排行第5,亏损金额达421亿元。
不禁让人怀疑其投资能力是不是退化了?
要知道,此前中欧基金给大众基民的投资印象还是小而美、投资高手云集、产品个性鲜明的基金“精品店” ……
作为曾经行业内独特存在的中欧基金,如今发生了什么?而今年3月中欧前600亿顶流周应波的出走是不是提前预示了什么?
01
一家小型公司的逆袭之旅
神话故事往往离不来天将奇兵,中欧基金的规模逆袭也一样。
中欧基金成立于2006年,同年一起成立的有中邮基金、信达澳银、诺德和金元顺安,但如今站在公募第一梯的只有中欧。
数据来源:Wind,截至时间2022.6.30
故事的转折点在2013年,窦玉明成为中欧基金董事长,彼时中欧基金和同期成立的大多数基金公司还站在同一起跑线,是管理规模只有100亿的小虾米。
随着窦玉明创新开启股权激励和事业部制改革,为中欧招揽了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踏上了弯道超车之路。大家熟悉的曹名长、葛兰、周应波等基金经理,都是在这波“股权换人才”的操作中挖到的。
与此同时,靠着2015年大牛市天时助力,中欧基金在2015年底公募资产管理规模突破763亿元,达到了改制前的7倍多!
紧接着,大家深有体会的2019-2021年阶段性牛市来临。这个时期行业快速发展,基金一词成为“社交名词”,行业利用明星基金经理一度打造出“粉丝饭圈”的即视感。
中欧基金正是抓住此时机,大打明星基金经理牌,无论电视、电梯、还是地铁,其广告似乎无处不在。
在行情和营销的刺激下,中欧基金的规模像打了肾上腺素,相比2018年,2019-2021这3年时间规模暴增203%,达到了5709亿。
02
基金管理费赚的盆满钵满 ,亏损名列前茅
管理规模跃升一线,但中欧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首先是,投资能力遭受质疑。根据基金中报显示,在181家公募基金非货规模中位居13的中欧基金,今年上半年非货基亏损高达421亿元,排行第5。
可能会有投资者朋友要说,这两年市场震荡,基金公司普遍表现都不好。但与今年上半年亏损前十的基金公司对比来看,中欧基金非货基规模虽不大,但亏损能力名列前茅。比如,其与广发基金规模相差超3000亿,但亏损额却很接近;其与嘉实基金规模相差不大,但亏损金额比嘉实多出156亿。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时间2022.6.30
另外,中欧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4.97%,在所有股票型类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数第四(121/124)。
数据来源:Wind,截至时间2022.9.16
具体来看,近一年中欧基金旗下5只破百亿基金业绩表现,中欧医疗创新A-42%、中欧医疗健康A-38%、中欧时代先锋A-21%、中欧阿尔法A-26%、中欧新蓝筹-9%,总之一个字“惨”。(数据来源:Wind,截至时间2022.9.18)
虽然业绩不行,但中欧基金管理费依然赚的盆满钵满。今年上半年,其非货基累计收取管理费达24亿元。
03
千亿医药女神争议不断和600亿顶流的出走
“家里有钱花不完,中欧医疗找葛兰”
“要是本金没亏完,中欧基金找葛兰”
“除了葛兰,我从没给任何一个女人花过这么多钱”
自2020医药板块达到巅峰后,便开始漫漫下跌之路,素有“医药女神”之称的葛兰管理的基金亏损惨重,被大家骂到“长驻热搜”,且“传闻”四起。
近期,受美国总统签署扩大生物制造业消息影响,A股和港股CRO(医药外包)板块应声大跌。中欧基金葛兰又成众矢之的,有网友算账,葛兰十大重仓股多只暴跌,一天又亏损了40多亿,可以买30套汤臣一品。
话说,跟踪医药板块的基金经理其实挺多,行业整体坠落,大家的业绩普遍都不好。其中,工银瑞信的医药女神赵蓓管理的基金和葛兰相差不多。
为什么大家偏偏追着葛兰骂?
很简单,葛兰这两年可以说是抓住了时代红利,在医药赛道上重仓并一举封神。即使医药赛道自2020年后开始坠落,但反观葛兰管理的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其管理规模飞速突破百亿、千亿大关。
数据来源:Wind,截至时间2022.6.30
成也规模,败也规模。登顶公募千亿一姐,也使葛兰深陷争议。因为市场认为,其在市场风险高行时,没有真正实施限购,放任大家无止境的“抄底”,肆意推高其规模,而自己选择“跑路”了。
但这个“锅”全部扣给葛兰有点冤,其作为公司的“台柱子”,管理的又是公司的主打产品,是否限购不是葛兰一个基金经理能决定的。
回看2021年3月底,葛兰在管理规模接近700亿时,还在新发基金;同时中欧基金的广告遍布在北京、上海的电梯及地铁,甚至在电影院线都能看到其身影,总之疯狂营销,在大众视野内“大秀长腿”。
可见中欧基金想走的就是规模扩张之路,限购是不可能限购的,那不符合公司发展的大方向。
反观,在白酒最火热的时,易方达基金张坤做的是什么?提示风险、限购、分红,主动减少规模,堪称良心满满。
有的朋友可能对于目前葛兰管理规模大小的风险概念还不清晰,这里给大家补充解释一下。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主要跟踪,中证医药卫生指数 (000933)。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该指数共计86只成分股,总市值是38,444亿元;从成交量上来看,近3月日成交均额在355亿。葛兰一个人管理的两只医疗主题基金规模就达838亿元,占了其市值总量的2.2%。
这个规模有多大?
简单理解,如果葛兰要赎回全部资金,这86家公司要被她“砸”跌停多日,才能赎回完成,况且葛兰持仓风格相对集中,并不是分散持仓了86家公司。
这意味着流动性风险是极高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激起千层浪。葛兰但凡减仓,都可能带崩市场情绪,这显然已经不是葛兰的管理能力所能覆盖的,在这种情况下,中欧基金的措施只是象征性地公告限制金额超过500万元的单笔申购。
值得一提的是,葛兰在2022年的疫情期间,发了一条耐人寻味的的朋友圈,此情此景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同样被作为“规模招财猫”的还有已经出走的“大波哥”-周应波。
2020年9月25日,是刷新公募基金发行“认知”的一天。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不同基金,在两个不同的渠道,同一时间发行!怕基民把基金搞混,还非常贴心的写了个交易提醒,进行区分。
募集主角,正是中欧基金的周应波。这两只产品分别是,中欧互联网先锋和中欧创新未来18个月混合。
出现这种“盛况”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周应波当时业绩出色,自带明星光环,可谓一呼“百亿”应。
中欧基金在规模欲望下也不装了,发行排期也不看了。
从募集结果来看,中欧也的确“赢麻了”。要知道,Wind数据显示,2020年9月底周应波的管理规模仅为234亿。而随着中欧创新未来、中欧互联网先锋的发行完成,周应波的规模已达490亿。
周应波管理规模
数据来源:Wind,2022.3.31
同样耐人寻味的是,周应波在中欧时代先锋2020年年报中写的一段话,让笔者感觉其是一位诚恳、专注、热爱投资研究领域的基金管理人,并时刻为基民着想,且认识到规模对基金管理的挑战。以下是部分摘取:
“我们从过去2年的规模挑战、5年的管理积累历程走来,犯过很多错误、收获诸多教训,也有一些经验收获。我们的收获,一是要坚持从持有人挣钱的角度思考问题。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与基金投资行为之间,相隔着基金投资研究配置、基金发行、渠道销售等诸多流程,还存在着各环节考核短期化、追涨杀跌等情况,基金业绩转化为投资者获得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我辈同仁多加努力。”
频繁套娃式发行新产品,过度追求规模显然不是周应波的风格。对于周应波的离开,笔者认为,或许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投资理想,或许也有道不同,不相为谋。
写在最后
在基金圈有句流传甚广的话,牛市发新基,熊市推定投。因为只有牛市才有新用户,新基金=新用户。在互联网里新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市场蛋糕,是真金白银,基金也一样。
而且每一轮牛市都是基金公司弯道超车的机会,这是市场持续发展的“红利”周期,无所谓好坏。中欧基金在这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已经把这套玩法应用纯熟,通过两次踩中牛市,规模跃居一线。
但凡事总有度,过犹不及,就像再性感的赛道,演绎到极致,也有均值回归的一天;同样,再牛逼的公司如果不为持有人着想,只为一昧敛规模,只会败尽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