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凌晨,克林姆林宫遭遇2架无人机入侵,在其电子干扰下击落,但是对于无人机来源却已经成谜。
俄方坚称该无人机机来自基辅方面,并且梅德韦杰夫表示“今日的无人机事件后,除了肉体消灭泽连斯基别无选择。”俄方也正式表示,将会发起对等反击。
而基辅方面否认了发起无人机袭击,美国方面称未接到基辅方面的通告,对此事件并不知情,正在芬兰访问的泽连斯基感受到了危机。
乌克兰“拉达”电视频道援引总统办公室的消息称,泽连斯基将在芬兰再待一天,之后他也不会立即返回乌克兰。
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记者会上,泽连斯基则表示:“我们不攻击普京或者莫斯科,我们在本国领土战斗……我们没有足够的武器来到处使用……我们没有攻击普京。”
尽管乌克兰方面不承认发起了“斩首行动”,但是俄方已经认定了是乌方所为,就很有可能升级事态,发起进一步反击。
也许会像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之后,发起了对基辅的大规模空袭一样,再附加上针对泽连斯基的特别行动。
虽然“俄乌冲突”进行了1年多时间,但是俄乌双方基本的默契还是不涉及双方总统本人的袭击,而这一次的“无人机事件”显然打破了这个默契。
就在4月29日,泽连斯基表示乌军可以击退俄军,并且在西方的支持下,战争可以延续数年,甚至数十年。
梅德韦杰夫表示,泽连斯基的话“不切实际”,并且放下狠话:俄罗斯应“彻底瓦解基辅政权”。
目前,随着西方国家进一步增加援助,乌方显然在策划一场反击行动,而俄方迎来红场阅兵,原本50万正规军按兵不动,或许阅兵式之后即将参与冲突。
双方大有打破“和平谈判”,正式进入“决战”的态势,在这样的敏感时期,出现了“克宫无人机袭击”事件,一下子就让事态升级,并首次将冲突的矛头对准了双方的总统。
目前,泽连斯基还在芬兰,13日还将前往德国领奖,一方面他在芬兰没有获得期望已久的“大黄蜂(Hornet)”战斗机,另一方面却意外被俄方列入了“斩首名单”。
随着俄方宣布阅兵仪式正常进行,俄乌冲突进一步扩大化或已经成为定局,随着“克宫无人机袭击”事件的发生,和平谈判的进程显然被搁置。
俄罗斯已经高调宣布这是“恐怖主义行为和企图刺杀俄罗斯总统”,无疑,战斗民族不会白白吃亏。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米哈伊尔·谢列梅特接受该媒体采访时,呼吁俄军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位于基辅的官邸进行导弹打击,作为对乌方企图使用无人机袭击克宫的回应。
谢列梅特表示:“一些恐怖分子藏匿在基辅,众所周知,与他们谈判毫无意义。需要做的是快速毫不留情地消灭他们。是时候对泽连斯基位于基辅的官邸进行导弹打击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攻击克宫的无人机到底属于哪一方?
存在三种可能性:
第一,来自乌克兰,就是针对普京的特别行动,但是情报有误,设备能力有限,未能获得普京行程,以及突破克宫防御系统;
第二,来自俄罗斯,俄方趁普京不在官邸,展开了相关演习活动,上演了“苦肉计”,然后名正言顺地对等反击。
第三方,来自美国或其他第三方。事件发生后,美方否认三连,但是不排除其有较大嫌疑。毕竟让泽连斯基无路可走,让俄乌和平谈判无法进行,符合美方利益。
从动机、能力方面美方有理由发起类似事件,虽然他们否认,但也像“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事件”、“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等一样,都是为了挑起新的矛盾。毕竟作为“代理人战争”之一的“俄乌冲突”是拜登最值得炫耀的“功绩”,不能轻易失败。
只是现在俄方因为多次袭击事件,已经将乌方定义为“恐怖主义政权”,那么对应的打击力度和方式都将演变成更为激烈的形势。
俄方5月9日的“胜利日”阅兵活动,将是一个分水岭,“俄乌冲突”走向也会在这一天更加明朗,笔者只是希望俄乌双方不要辜负包括中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为和平解决冲突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少让生灵涂炭,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