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自宋人戴复古《寄兴》一诗:“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意思是说,黄金无法求足色,白璧也会有细微的瑕疵,对人无须求全责备,即便你有些小缺点,我仍然愿意与你一起相携到老。后人把这首诗凝缩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俗语,说的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就像没有成色十足的金子;也比喻不能求全责备,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瑕疵和错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是一个哲学道理,它表达的是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或事物。即使是最珍贵、最纯净的金子,也会因为某些杂质或缺陷而不再那么纯净。同样地,即使是最完美的人,也会有缺点和不足之处。
这个哲学道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著作中。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后来,这个道理被哲学家们不断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哲学观点。
这个道理在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虽然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正是这些缺点和不足之处,让他们变得更加真实、鲜活,具有更多的人性化特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戴复古的《寄兴》一诗中。在这首诗中,他用“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来表达这个哲学道理。意思是说,即使是最珍贵、最纯净的金子,也会因为某些杂质或缺陷而不再那么纯净;同样地,即使是最完美的人,也会有缺点和不足之处。这句话也被后人引申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或“没有完美无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