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约在农历9月27日举行,为期一周。它是融合民族文化、体育、饮食、工艺为一体的中外芦笙文化交流的盛会,它聚集了苗族民间的风情之精华,常以”百牛争霸”、”千对银角”、”万把芦笙”、万人长饮的缤纷壮观场面。我国黔东南凯里于1999年8月28日首次把芦笙节提升为国际芦笙节后,人们对芦笙节的关注就成为焦点。
传说,芦笙管是孔明教苗族人民做的,因此许多人又把芦笙管叫做孔明管。从文献资料查阅,早年在唐朝时期,西南地区就广泛流行吹芦笙了,所以芦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芦笙节期间,姑娘们头缠青帕,佩带银饰,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腰束绣花彩带,边说边笑跟随着,身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持芦笙、锁呐、铜鼓的男子涌向会场;大家伴随着优美动听的芦笙的乐曲翩翩起舞,非常欢快!
由于苗族的细分族比较多,地域不同,所以芦笙节有各有千秋。
在融水各地苗寨一带的芦笙节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芦笙节的节日也一般以坡会的名称来命名为XX坡会(如东山坡、古龙坡);从农历的正月初三开始到正月十七,各地芦笙节的时间不尽相同,据说是因为他们的来源路径不同,有的来源于古理古规的吉日,有的来源于庆丰收,有的则来源于一些神话传说。
以舟溪为代表的芦笙节,则是先由凯里、麻江、丹寨、雷山等地举行小规模的芦笙会,最后到舟溪举行总会,集中结束。在这期间,小伙子们在自己的芦笙上插上几根野鸡毛,堂内外几百只芦笙同时吹奏,姑娘们盛装同时翩翩起舞,场面一度热闹非凡,非常壮观。每年从农历正月十六日开始,十八、十九、二十日进入高潮,尤其是十九、二十这两天,又是芦笙会又是赛马斗牛,特别热闹。 芦笙会期间,周围的市县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歌舞汇聚。 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
芦笙节是人们庆丰年祝福的节日,也是男女青年择偶的节日,到了二十一日,公众的狂欢基本结束达到尾声,转而成为男女青年们”游方”(相亲)的活动,双双对对的情侣以相互对歌的方式来传情说爱,缠缠绵绵地给芦笙会留下美好的回忆,来年再会的盟约。
相传舟溪芦笙节的来历存在着一段动人的传说, 在古老的时候,舟溪南寨上有一个苗族姑娘,名叫阿旺,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美丽动人。她的绣艺非常精致,绣的花五彩缤纷,颜色鲜艳,绣花发出阵阵清香,于是招引来了一群群蝴蝶蜜蜂来探花采蜜;她也非常勤劳,是家里的一个家务活的能手,她喂的猪,长得又快又好,又肥又壮,一年四季都在杀肥猪;她更是金嗓子,唱歌象春风,赛银铃,娃娃听到她的歌声拍手笑,老人听到她的歌声喜孜孜,小伙子和姑娘们听她的歌并手舞足蹈;她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她的家人都把她看做掌上明珠,寨子里的乡亲们也因为有她而引以自豪。然而,却在大家引以自豪的时候,却在暗处有一个贪婪残忍的野鸡精,对阿旺垂涎三尺,妄图占有她为己有。这个可恨的鸡精使用妖法从南后山刮起一阵妖风,把寨子里的人们辛辛苦苦种好的庄稼,几十亩几百亩一掠而空;还时常变成猛虎,进寨子里咬死耕牛;变成恶狼,进寨子里叼走小孩,搞得寨子里不得安宁。
可如今,它又把魔爪伸向了阿旺。它摇身一变,变成远方的大财主,带上金银财宝,到啊旺家花言巧语,登门来相亲,可啊旺父亲不吃这一套,拒绝了它。鸡精眼看不成,接着又生一计,摇身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装模作样地来向阿旺求爱,聪明的阿旺却一眼就看穿了鸡精的虚情假意,坚决不答应。鸡精的计谋都未得成,于是恼羞成怒,就直接硬抢,在一天的傍晚,使出一阵妖风,搞得天昏地暗,趁人们忙乱之际,它张开魔爪就抢走了阿旺姑娘。这次野鸡精的暴行,激起了寨子里的乡亲们的义愤。全寨子里人们打起火把,将后山团团围住。年青的猎手们自发组织起”打鸡队”,决心除掉这个野鸡精,救出阿旺。
在和野鸡精的激烈搏斗中,野鸡精发出奇异的怪叫声音,威胁人们;可这次寨子里的人们心意已决,决定和这野鸡精斗到底,人们吹起一支支响亮的牛角,敲响一面面铜锣,淹没了野鸡精的怪叫。野鸡精还是不示弱,张开巨大的翅膀,扑向人们;猎手们也不停地射出一支支利箭,经过一段时间的博斗,野鸡精寡不敌众,还是吓得野鸡精慌忙逃回后山。
它虽然逃回了后山,但它是千年的妖怪,一身好功夫,除了咽喉一点之外,全身刀枪不入,猎手们此时也没有打死它的办法。于是寨子里人们就这样与野鸡精相持着。在这保持了平衡的时候,从远方来了一位苗族青年猎手,名叫茂沙。茂沙既是个大力士,双手能举万斤,又是神箭手,能百步穿杨,同时他又是个大英雄,勇敢正直,专门捉妖擒怪,为民除害。当他听到野鸡精的暴行,立即骑上骏马,翻山越岭,急忙赶来参加”打鸡队”。
由于寨子里人们把野鸡精围在后山,野鸡精对阿旺也无可奈何,这时野鸡精又刮起一阵妖风,扑向”打鸡队”。这一次的妖风直刮得飞沙走石,日月无光,人们都睁不开眼,张不开手,野鸡精就用利嘴来啄人们的眼睛。就在这时,茂沙恰好赶到。他怒火冲天,仗起宝剑,急忙迎上去,就这样茂沙与野鸡精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翅来剑往,茂沙与野鸡精不知道战了多少个回合,从后山打到前山,从前山又打到后山;乡亲们野齐声呐喊,助威茂沙。最终野鸡精使尽全身解数也斗不过茂沙。
野鸡精已经无望,准备拔地而起,妄想远走高飞,逃之夭夭。茂沙看穿野鸡精的阴谋,眼明手快,插剑入鞘,拿出他的神弓神箭,屏住气息,嗖的一声,直冲野鸡精的咽喉。野鸡精发出惨叫声,从刚起飞的空中垂直地摔在地上,撞死在了后山上,阿旺也得救,和大伙一起来向茂沙致谢。此时茂沙从野鸡精身上拔下三根野鸡毛送给阿旺,嘱咐她好好保重,便跨上骏马,告别阿旺,又去过着他的游猎生活去了。
这次茂沙的英勇救美,深深地打动了啊旺的心,乡亲们也齐声称赞。茂沙的豪爽正直,于是啊旺的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她把心事告诉了父亲,父亲也非常赞成。可是,茂沙游猎四乡,漂泊不定,当时他射死了野鸡精,连一碗感谢的水酒都没有喝,就告辞走了,这又能到哪儿去找他呢?就这样阿旺茶饭不进,苦苦思念着茂沙,身体一天一天就消瘦下去了,啊旺父亲看在眼里,及在心里,左思右想着如何找到茂沙,终于一天早上,父亲突然想出了一个寻找茂沙的好办法:正好是新春佳节,阿旺父亲从后山砍来翠竹,做成一支支芦笙,请来寨子里乡亲们四处传递消息“农历正月十八到舟溪来跳芦笙”。
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也传得很远很远,正如啊旺父亲所想,茂沙也知道了此事。那天,成千上万的苗族同胞,吹起芦笙,载歌载舞来舟溪参加芦笙会。茂沙也赶来赴会。阿旺很快就在人群中发现了他,老父亲把做得最好的芦笙送给了他,阿旺亲手在芦笙上插三根野鸡精毛,把自己织的花带系在芦竺上,大大方方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茂沙也很爱阿旺,当即褪下银手镯,高高兴兴地送给阿旺,给他戴在手上,就这样,一对情人在乡亲们的欢呼声中定了亲。
茂沙恭恭敬敬地请老父亲吹笙领舞。老人高兴地接受了请求,并且提出了芦笙会的三条宗旨:一是喜迎新春;二是预祝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三是让苗族青年男女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
这样大家一致都赞成。 老父亲吹笙领舞,人们尽情地吹,尽情地跳,欢快的芦笙在舟溪甘香囊场上震响。人们一直跳了三天。第三天,也就是农历正月二十日傍晚。茂沙提议:春耕大忙要开始了,季节不等人,暂时不再跳芦笙了,一心一意投人春耕生产。大家都认为茂沙说得对,并且推老父亲为代表,在芦笙场中心插草标为号,芦笙顿时息音。就这样,年复一年,舟溪芦笙节成为苗族人民固定的传统节日,并且先由凯里、麻江、丹寨、雷山等县的各地先举行小规模的芦笙会,最后到舟溪举行总会,集中结束。
来舟溪跳芦笙的小伙子总爱在自己的芦竺上插上几根野鸡毛,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爱情的表示。姑娘们则喜爱盛装打扮,跳芦笙时把织好的花带,系在自己心爱的小伙子的芦笙上。如今的凯里县舟溪芦笙节还依然保持着由人吹笙舞领,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插草标来结束芦笙节的习惯。
这也就是苗族的小伙子们讨花带的来历。看了这个故事,你们说说芦笙节是不是小鼓藏节呢?我从时间上看是重合的,但从传说来看又不是;从举办的仪式和内容看二个节日又基本是相同的,你看后感觉是同一个节日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