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的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白发中仍有些许“不服输”的黑。5月16日,在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办的高能论坛上,他说:“我就要做多数人反对,觉得没用、做不成的事,只有把大多数人的意见都推翻了,才能向前走。”
当被问及对学物理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时,他幽默回应:“我女儿和儿子都从来不听我的。”
他提出的很多问题在当今世上没有人能解答,包括他自己。这位“顶流”科学家如何看待科研与人生?南方+记者记录了丁肇中在讲座和问答中的9个妙语瞬间——
一
40岁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否曾遭到质疑和挑战?
丁肇中:1976年10月21日,费曼(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给我一封贺信,信中写道:“他们为什么会把诺奖发给你们呢?你所发现的新现象我没有预料到,也不理解。不要因为获奖,就认为自己变成专家。我挑战你,你能不能发现一些我可以理解的东西。”
二
现场观众提问:粒子对撞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可能在哪些领域产生重要发现?
丁肇中:我不知道。推测将来是很困难的。我刚才不是讲了费曼的一封信吗,上面写得很清楚了。我的答案是不知道。
三
领导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有什么趣事?
丁肇中:我们把AMS送到国际空间站后才意识到,它在天上永远都在运行,在不停地收集数据。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没有圣诞节、没有新年、没有元宵、没有端午节……我几乎每天每小时都在看数据,工作人员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联系到我。把AMS送上空间站后,我完全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概念。
四
做科研应该很辛苦吧?
丁肇中:1965年5月14日,《参考消息》转载了《纽约时报》对我的一项实验结果的报道。我在中国的亲戚看了后,才知道我还活着。
五
多位现场观众都好奇,未来在国内会建成CEPC(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吗?CEPC能发挥什么作用?
丁肇中:人和动物不同的一点就是人有好奇心。人要做一件事,总有不同意见,这是好事情,但人是往前走的,你不做有别人做。反对的人总有很多理由,要做这件事,你就不要听别人的理由。
做新的仪器,我个人觉得一定要做最好的,要做别人觉得不可能的,很多人反对的,这样才能走在别人的前面。自然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少数才能带领大家走。大家都同意的话,意义就不大了。
我的大多数实验都被很多人反对,被认为没有意义、很困难、不会成功。后来,我的每个实验都通过发明新仪器来实现,而且取得新发现。
六
如何看待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的关系?
丁肇中: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提出理论,却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而实验和理论符合,是非常不幸的事情;当实验和理论不符合的时候,才能发现新的东西。
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现有的理论能解释AMS的实验结果。越实验就会越感觉到,我们对宇宙的认识非常有限,实验的结果,往往会颠覆以往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七
与中国科学家合作长达近半个世纪,有什么体会?
丁肇中:自1977年8月起,中国每年都会派科学家与我合作,至今大概有1000名科学家参加了我们的实验。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科学家加入我的团队,作出了世代公认的贡献。
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们有想象力、有发展新技术及领导国际合作的经验和能力。他们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实验物理,继续为人类知识作出重要贡献。
八
现场观众提问:现在的中国青年科学家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丁肇中:我最简单的看法是,50年以前所有人穿的衣裳是一样的,现在每个人都不一样,同时我觉得,现在的人比较好奇。
九
年轻观众提问:能否给有志于高能物理的年轻人一点建议?
丁肇中:我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们都从来不听我的。(短暂的安静,长久的掌声)
【南方+记者】陈伊纯 钟哲 卞德龙
【作者】 陈伊纯;钟哲;卞德龙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