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官局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铸于光绪24年,为福建机器局银元局试铸样币。奉天癸卯光绪元宝一两,铸于光绪29年,现为仅世孤品珍藏于台湾鸿禧美术馆。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反版,铸于光绪15年,目前存世量不足十枚。
第一、【 清代湖北省造光绪元宝 】户部一两是中国银本位货币制度的最精美的代表,为了体现满清皇权制度在货币领域的权威,其设计制造者不计成本地进行了精美绝伦的设计。其艺术水准、防伪能力迄今没有被超越。鉴于其库平一两的重量设计与库平七钱二分的国际、国内市场惯例不符,制作成本过高,自1903年下半年制作一批后,一直没有流通,就被回炉,所以旷世罕见。就该币本身而言,其艺术价值远超其文物价值。
第二、【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 】在清代为了流通兑换行用时的方便,官铸的很多面值是一两的银币多有铸成实重为库平七钱二分的壹圆型银币版式。如戊申吉字大清银币库平一两、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一两、中外通宝关平银一两等等,都有实际重量为一两型和重库平七钱二分的流通壹圆型两种版式。重库平七钱二分的壹圆型硬币实际重量为26.7g左右,外径大小为39mm,厚度2.5mm。该版铸造模具不同于实重库平一两版,仅作为军饷流通过,存世量稀少,下图为光绪元宝实重七钱二两流通壹圆型真品。正面“光绪元宝”以及所有文字的笔划中均藏有圆点形暗记,丝毫不影响文字书法的大气沉稳。
第三、【湖北省造光绪元宝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七月,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
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这种币制以黄金确定价格标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黄金价值流通,是黄金的价值符号。
第四、【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本省)】该币正面点圈内镌汉文和满文“光绪元宝”字样,上铸“湖北省造”四字,下镌“库平七钱二分”六字,字体为楷书,两旁镌花饰。背面蟠龙居中,外圈为英文,并镌有“7”和“2”阿拉伯数字,两旁镌“本省”二字。
第五、【湖北省造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为中国最大的机制龙银,在筹划之际朝野都寄予厚望,譬如光绪二十八年海关报告书中即记载:“袁宫保急图整顿,即拟铸一两重之银币,实于北方不无裨益。从来洋元虽按两计,并无一两重者,若能照一两广铸行使,当有准则矣。”可惜清政府举棋不定未能修成正果。户部一两可由“两”字笔法从“人”、或“入”分为两版。由于留存数额极少,在“民国八九之间,平津市值,每套不下三百金,今且数倍过之矣。”前辈张伯在1940年9月《泉币》第二期上如是说。
庚子年爆发的“义和团事件”导致当时兼造银币的北洋机器局毁于战火。次年袁世凯接替故世的李鸿章为直隶总督,翌年奏准在河北西窑洼护卫营址(今天津大悲禅院旧址)设厂,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1902年12月15日)该厂正式开铸,命名“北洋铸造银元总局”。随后按照袁世凯指示,进行一两银币的制造,并委托日本正金银行代办模具。经其洽询日本大阪造币局,该厂认为若以边缘凸起处为准,硬币的直径应为其14倍或15倍;如以钱币本身地章处的厚度为准,则直径应在17至18倍。以这样的比例为标准,一两银币的直径应比七钱二分币加大一成为宜。一则可以防止新旧混淆,二则直径与厚度的比例大,轻敲时音脆,可避免声音混浊不易分别优劣,造成百姓的误会。
第六、【清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第七、【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
第八、【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光绪元宝1898年发行,成色为91%。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湖北省造”,底部铸“库平七钱二分”币中心为“光绪元宝”。银币背面外圈顶部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内圈铸有中心为蟠龙图,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