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又称为儿童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定于每年的6月1日。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会议中,来自世界54个国家的代表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这一概念,并且举行了儿童幸福国际大会。此次会议各国代表发出了爱护儿童,保障儿童权利的宣言。除此之外,受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导,英美日等多国积极响应,建立了属于自己国家的儿童节。
几年级就不过六一了?不管多大都要过六一儿童节,早在半个月前,儿子就问我六一儿童节有没有礼物。
孩子姥姥很不以为然:“现在的孩子不得了,过什么节都要礼物,我们小时候,连自己生日都不知道过。”
外婆说的是实话,她是那样长大的,我也是那样长大的。
不过节,没礼物,似乎一样长得挺好,也没缺了什么。
但不能否认,多年以后我回望童年,那些让我记住的、回味的、感动的,多是些特别的日子。
心理学博士Barbara Fiese和她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家族仪式传承」的研究,发现家庭「仪式感」有强有力的「黏合」作用,让家人体验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有这么一个新闻,南京一位妈妈在女儿出嫁当天送出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嫁妆:20万字的女儿成长记录。
这份成长记录,承载着女儿满满的回忆。
女儿4个月开始长牙了。
女儿7个月会挥手说「再见」了。
女儿9个月会喊「爸爸妈妈」了……
透过成长记录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画面都似乎穿越时空,呈现在女儿面前。
很多时候,仪式感被误认为就是花钱。
节日买礼物,生日办Party,这些可不就是钱堆出来吗?
其实不然。
并不是非得搞个隆重的仪式,才会有仪式感。
仪式感可以只是一个非常小的事件或小动作,但是它却能够让某一个日子,某一个时刻变得特别。
比如一对收垃圾的夫妇,六一一起骑着他们捡破烂的三轮车去幼儿园接女儿放学。
跟以往不一样的是,他们换了身非常整洁的衣服,把三轮车也洗得干干净净,上面还绑了几只气球。
女儿走出幼儿园时,一下子就看到了爸爸妈妈,她欢快地飞奔过来扑到他们怀里。
夫妻二人搂着女儿,笑着说道:“生日快乐!”
生在有仪式感家庭的孩子,特别幸福。
不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有多么富裕,而是童年那些零星的幸福,因为仪式感而扎根,成了孩子生命的主旋律。
那些特别有仪式感的人,大多也是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也会教给孩子爱别人的能力。
因为享受过仪式感的孩子,才会去创造仪式感。
当某一天,你的孩子也手捧鲜花,为你庆生的时候,你会觉得仪式感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吗?
所以,不要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让孩子在仪式感中被爱滋养,也能把这份爱播散开来,传承下去。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祝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留在记忆里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