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陆游《时雨》
今天,我们迎来夏季第三个节气——芒种。
芒种,麦子成熟的季节。俗话说:“芒种芒种,有收有种。”它预示着农人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这个时节,人不闲,地也不闲。在很多地方,是麦穗收尽,稻秧登场。旱地耕过,灌作水田。
有一则谚语,形象地刻画了这一时节“双抢”的农忙情景:“早上一片黄,中午一片黑,晚上一片青。”意思是说:早上,成熟的麦子还没收割,一片金黄;中午抢收完毕,露出土地本来的黑色;晚上抢种结束,又呈现新苗的一片青色。
正所谓“三夏”大忙时节:夏收、夏种、夏管,所以芒种之农事,就体现一个“忙”字。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也就会越来越低。
01 名著中找芒种“身影”
说到芒种这一重要时节,在中国经典名著中也可以找到它的“身影”。比如,在《红楼梦》中,几个经典场景——黛玉葬花、宝钗扑蝶,都发生在芒种时节。
芒种这天,在古代会有隆重的庆祝活动:
送花神——
古时“送花神”是芒种时节最为盛大的活动。农历二月初二日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时已是阳历六月,此时百花凋零,花神退位,民间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依依惜别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安苗祭祀——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
但其中最为经典的、最盛大的习俗活动,就是送花神。
《红楼梦》中就有关于这一习俗的记载。书中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写道: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芒种节摆设礼物为花神饯行,众花皆谢,女孩子们也都把自己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延续着花季之美。
“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是把芒种视为春夏之交界,大概是秉持花落即春归的理念。
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在阳春三月,风吹桃花,落红成阵,满身、满书、满地皆是。为了让花儿“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将落花装入绢带,埋入花冢。
芒种时节,“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春残花渐落,“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勾起了黛玉顾影自怜的伤感。气候恶劣,“风刀霜剑严相逼”;花期匆促,“明媚鲜妍能几时”。与春作别之时,一半是怜春,一半是恼春:怜春忽至,恼春忽去;无言地来,无声地去。
02 诗词中探寻芒种
《芒种》
吴藕汀
熟梅天气豆生蛾,一见榴花感慨多。
芒种积阴凝雨润,菖蒲修剪莫蹉跎。
《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梅雨》
唐·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
宋·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芒种始于希望,结于丰盈。
这是一个收获与希望并存的时节。
不忘播种,勤于耕耘,才会有收获。
种地如此,人生亦然。
愿你能在这个夏日,不畏酷暑,
收获美好,播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