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主要是描写田园生活和反映民间疾苦,代表作品有《滁州西涧》、《观田家》、《秋夜寄邱员外》、《简卢陟》、《寄全椒山中道士》等,他是唐代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唐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对于韦应物而言,时代的盛衰引发了人生的沉浮,对盛世的怀念,对人生升降的概叹,盛世理想与衰退现实的相互碰撞,种种感情在他的诗中相互交织,使他的诗中总有一曲抹不掉的“盛唐之音”。
盛世之梦
《骊山行》
君不见开元至化垂衣裳,厌坐明堂朝万方。
访道灵山降圣祖,沐浴华池集百祥。千乘万骑被原野,
云霞草木相辉光。禁仗围山晓霜切,离宫积翠夜漏长。
玉阶寂历朝无事,碧树萎蕤寒更芳。三清小鸟传仙语,
九华真人奉琼浆。下元昧爽漏恒秩,登山朝礼玄元室。
翠华稍隐天半云,丹阁光明海中日。羽旗旄节憩瑶台,
清丝妙管从空来。万井九衢皆仰望,彩云白鹤方徘徊。
凭高览古嗟寰宇,造化茫茫思悠哉。秦川八水长缭绕,
汉氏五陵空崔嵬。乃言圣祖奉丹经,以年为日亿万龄。
苍生咸寿阴阳泰,高谢前王出尘外。英豪共理天下晏,
戎夷詟伏兵无战。时丰赋敛未告劳,海阔珍奇亦来献。
干戈一起文武乖,欢娱已极人事变。圣皇弓剑坠幽泉,
古木苍山闭宫殿。缵承鸿业圣明君,威震六合驱妖氛。
太平游幸今可待,汤泉岚岭还氛氲。
这首诗抒写了一种天下太平、国势雄强的盛况,展现了一派繁荣而华美的盛世图景。不仅表现了他乐观开朗、奋发昂扬的人生意气,而且也展现出他雄放豪迈的个性。更为得要的是,形象的抒发了他心灵世界不时回响的盛唐之音。这种人生态度的形成,与他的家世和前半生在盛唐之下积累起来的盛唐情怀不开。
韦氏世为三辅著姓,高祖韦挺,太宗朝官至御史大夫等职。曾祖韦待价曾为武后朝宰相。祖父韦令仪曾做过司门郎中、宗正少卿等职。父亲韦銮、伯父韦鉴、伯子韦鶠,均以善画知名当世,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也有记载。当时民间流传着“城南韦、杜,去天五尺”的俗语,韦应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中。通俗点说,就是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再加上他,15岁就有了卫队郎将之职,在《逢杨开府》中,也可以看到他如何的飞扬跋扈。可以想象,他的少年时代是如何的春风得意,他的雄宏之气便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韦应物十九岁。一夜之间仿佛换了天地,从此,唐朝开始走起了下坡路。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起伏的生命历程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但是,盛唐的强盛却在他的心灵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深深印痕。
复兴之梦
登高望洛城作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
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
舟通南越贡,城背北邙原。
帝宅夹清洛,丹霞捧朝暾。
葱茏瑶台榭,窈窕双阙门。
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
膏腴满榛芜,比屋空毁垣。
圣主乃东眷,俾贤拯元元。
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
至损当受益,苦寒必生温。
平明四城开,稍见市井喧。
坐感理乱迹,永怀经济言。
吾生自不达,空鸟何翩翻。
天高水流远,日晏城郭昏。
裴回讫旦夕,聊用写忧烦。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由开元盛世转入了内忧外患的中唐时代。遭遇中年危机的中唐,也吞噬了一代人建功立业的梦想。安史之乱后,年少狂放不羁的韦应物失去了靠山,处处“憔悴被人欺”(《逢杨开府》),人生的起落使他清醒的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于是他立志读书。希望通过才学的提升来实现人生的逆转。
他的确也做到了,先后担任过洛阳丞、京兆府曹参军 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位。这首《登高望洛城作》就是他在任洛阳丞之职时所作。曾经体验过奢华生活的韦应物,大乱之后亲眼目睹了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心中生出许多对民不聊生的惆怅。
韦应物做官的时间大部分下放到地方,因此,他很熟悉民生疾苦,了解社会弊端,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传达出唐朝在由盛转衰的过程中的深刻变化和下层人民苦难的声音。杜甫是盛唐时代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唐代以“悯农自愧”为主题的诗歌中,杜甫是写得最为深刻的诗人之一。韦应物的诗继承了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传统,创作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和揭露权贵暴行的诗歌。
但是与同时代的大历诗人忧怨相比,他的心态更为积极。在《汉武帝杂歌三首》中,表达了他对国势衰败的深刻思考,以及强烈的入世热情和济世精神。他以一种盛唐文士积极进取的心态进行创作,潜意识中藏着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表现出他欲复兴唐王朝的人生理想。
失落的梦
韦应物的心中装满了盛唐时代的景象,但现实却是残败凋敝的中唐局面。一边是回不去的开元盛世,一边是残酷悲凉的现实,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削去了他身上旧时的跋扈张扬,但是在他的作品中,不论主题还是风格,与盛唐气象之间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
安史之乱后,韦应物曾有一段十余年的辞官闲居生活。在闲居期间,虽然也有朋友往来,但总体上他的心境更回的孤寂,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情调高雅,清新飘逸。虽然体现出他回避现实的无奈,但在这种简朴淡雅的格调之下,依然可以领略到盛唐余韵的轻轻南风。如这首《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首诗抒发了他对友人的深挚情感,韵味悠长,语言明快,典雅精致。但是细品之下,还是能体悟到,在他这种平淡的形式下,潜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点不同于大历诗人普遍表现出的失落和冷漠不同,他的这种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态度,正是在盛唐之下所形成的。斗转星移,在不同的时空下,只是他的表现方式和色彩不同罢了。一颗对盛世生活的怀念之心,在婉曲简淡的轻吟中得到了安慰。
总之,在韦应物诗歌中,盛唐情怀是一大特点,也是他特立于“大历诗风”,自成一家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