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糖甜是江西靖安县的风俗。每当小年来临,人们就会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财运大发、生活美满。
爆米糖甜是一种传统美食,由大米、花生、芝麻、白糖等主要原料制成。其制作过程繁琐,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制作出酥松可口、甜而不腻的爆米花糖。一般会将其制作成长条形,可以夹杂着花生、芝麻的味道,吃起来又甜又脆,香气沁人心脾。下面是米糖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记得小时候,爆米糖师傅一般会来两个人,扛着他的机器进城下乡,师傅负责转动铁葫芦,搭档负责拉风箱等工作。一听到爆米糖师傅在村里喊一声“嘣米”,村里的孩子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往家里跑,缠着父母去加工爆米糖。家家户户像赶集一样,提着米和花生,拿着柴,大包小包的交给爆米糖老师傅,周边总会有一班孩子围着等候,等到“嘣”一声响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去捡飞落满地的爆米花,抓起直往嘴里塞满,或许孩子们感受的就是那种你争我抢的快活。孩子们手拿着爆米糖追逐着,跌倒了拍拍灰尘,爬起笑着迈步跑,爆米糖为村子带来了欢声笑语。
“嘣米夫妻档来了”!进入年关,源师傅一家四口带着糯米、玉米、通心粉、粉条和糖等材料,一早来到龙口霄乡,在榕树下空旷的地方卸下机器,迅速投入工作。源师傅戴着手套,将糯米倒进铁葫芦(爆米机),盖上口、拧紧卡丝,不停转动着煤气炉红红火焰上的铁葫芦,眼睛时不时观察着安装在手把上的压力表,计算着时间。加热到约七分钟,“小孩子捂下耳朵!”随着“嘣”的新年第一声响,胖胖白白的爆米装满了半个嘣米箩筐,空中弥漫着爆米的糯香。源师傅热情招呼:“大家来尝尝,免费尝尝。”霄乡村一片欢乐的气氛。
在旁的源师傅太太将清水、花生油、糖放进锅里熬成糖水,然后放入花生等配料搅拌片刻,再用不锈钢盆量好源师傅爆好的爆米,倒入锅中。源太太不停翻动着长柄锅铲,上下左右搅拌,那爆米花、花生很快粘连在一起,转移到长方形的不锈钢框架,再用平底的木制模板压平,要迅速的压,糖凉了,就压不好。压平后,等糖凉后,再切出小长方体成品来。
源师傅今年六十多岁,衣着整洁,头发有点花白,但显得十分干练。源师傅早在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加工爆米糖行业,八十年代中认识了源太太后,夫唱妇随,长期分工协作,配合默契,组成了加工爆米糖一条龙黄金搭档。每逢过年前一个月,两人都会四处登门做爆米糖,最远曾到过新会等地。
源师傅回忆说:“有一年,在新华市场旁边的小花园做着爆米糖,天气很冷还下着雨,那天生意很好,由于来的客人比较多,为了等爆米糖,等候多时的客人自律地排着队,还有群众自发来帮我们撑伞挡雨,让我非常感动,真是终生难忘。”
“不管到了哪条村,小孩子们一看见我们,就知道快要过年了,他们都很开心。每当我们离开村子的时候,大家都会说,明年一定要来我们这里哦!”源师傅还表示,儿子成家了,和孙子一起帮忙,儿子会负责包装、销售等工作,小孙子负责打下手。虽然只能赚个小钱,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开心。只要群众喜欢,一定会继续做下去,让大家甜甜蜜蜜地过年。源师傅红红的脸上,洋溢着被需要的喜悦和满足。
甘甜糯香的爆米糖,我们鹤山人常称之为“嘣米”,是上个世纪六、七、八十年代客家人过年时必备的年货之一,随着时间推移,加上在粤客家人与本地人通婚等因素影响,带动了本地人也加入了爆米糖的加工,爆米糖逐渐受到大部分广东人的喜爱。这种“乡村零食”,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美妙憧憬和甜蜜快乐,一直是我最爱的年味之一。曾几何时,鹤山各地最多的时候共有十多位爆米糖师傅,如今,除了源师傅,已很难找到从事爆米糖的民间手艺人了,承载了几代人童年回忆的爆米糖,或会在不久的将来难觅踪影,你喜欢爆米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