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起源在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终点在渤海。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谁是黄河真正的源头,黄河源现状如何?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们的 “母亲河”, 发源于青海,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省(自治区),长达5464 km,是我国第二长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在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被称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00米以上,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河源区湖泊数以千计,其中有两个著名湖泊鄂陵湖和扎陵湖,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
在扎陵湖往西,就是星宿海,东连扎陵湖,西接黄河源流玛曲,在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达数百年。星宿海在藏语中被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是一个狭长的盆地,东西长30多公里,南北宽10多公里,因地势平缓,河面骤然变宽,黄河流速变缓,四处流淌的河水使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的湖泊,由此得名;
在星宿海以西,黄河主要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主要有三条河流,北部的扎曲,中间的约古宗列曲,以及南部的卡日曲。扎曲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只能算是约古宗列曲的支流。约古宗列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约古宗列盆地东坡附近一处满月形泉眼中,泉眼下游为草甸沼泽地,众多大小泉逐步汇流成溪,向北偏西流淌,在1000米左右处与其左边西南隅另一股泉水——青鸟龙洼相汇合,形成宽约0.7米、深约0.2米、Y字形的溪流,即为玛曲。
卡日曲由较大两支流拉浪情曲和卡日曲曲果汇集。卡日曲曲果,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30米,东经95°55′18″,北纬34°55′52″),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水源更加丰富。拉浪情曲是卡日曲最长河源,其最上源那扎陇查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塔鄂热西北2.2千米处的那扎仁山麓(海拔 4852米),有三眼泉水涌出。
谁才是黄河正源?约古宗列曲长度为326.09千米,流域面积2372平方千米,宽1.5米,深0.2米,流量为2.5立方米每秒;而卡日曲长362.63千米,流域面积3126平方千米,宽3米,深0.5米,流量为6.3立方米每秒,因卡日曲更长、流域面积和流量更大、流速更快,根据“河源唯长”原则,卡日曲才为黄河真正的源头!
黄河源头的发现!黄河源头的发现和探索历史悠久、过程曲折!我国人民比较明确地认识黄河及源头还是在唐代以后。盛唐时代,中原王朝统治能力和辐射能力大大提高,尤其是与青藏高原的吐蕃直接交流密切,如文成公主出嫁等;而黄河源头是古代通往西藏高原的交通要道。据记载,唐代贞观年间,大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曾“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往西藏,吐番王松赞干布就在河源亲迎”。而到元朝,曾专派人员探查河源,认为星宿海为黄河源头;
建国后的1952 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赶赴三江源查勘,寻找历史记载的黄河源,但是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最终未能真正找到,只能根据藏民建议,取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1978年夏天,考察队再次探寻黄河源头,这次考察队深入河源地区实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区西部,有3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并再次确认了卡日曲为黄河真正源头的结论。
现在的黄河源现状如何呢?由于全球变暖、过度放牧等,使河源区湖泊数量锐减,面积也大大萎缩。沙漠化日益严重,曾经星罗棋布的美丽的湖泊风景,一度变成干涸的湖底、荒芜的戈壁,星宿海甚至已经死亡,近些年,经过治理,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保护黄河源头,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