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青岛电影学院颁奖典礼现场。一名获三等奖的女生上台后夺走主持人话筒,说:“我很用心地拍摄制作,我个人出了三十多万元,得个三等奖,我是不能接受的!……我的片子在国际上获过很多奖项,A类的提名什么的,但是,没有我的想得到学校的认可,今天挺可惜的!我会继续热爱我的电影(事业),我会继续拍摄!坚持法,但今天这个奖我领不了!“,说完,放下奖杯,递过话筒,飘然走下颁奖台。
这位女大学生很有个性!该生敢于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敢于当面质疑学校评委,而且,说得有理有据,相信校方某些人士脸上也是五彩斑斓,精彩极了!但是,没有办法,人家说得好像也有道理啊!或有人在后悔,为啥不安排一边颁奖,一边念颁奖词的程序呢?起码,有那个获奖理由,也能部分堵住该生的不满情绪吧?
该生的理由真的很充分吗?
该生的拒领理由有三个,一是自己很用心拍摄,二是个人花了30多万元,三是片子在国际上获得过很多奖项。
第一条第二条理由站不住脚。获奖的学生,可以说都是很用心拍的,制作成本和片子质量没有直接关系,近几年几十亿成本的肥皂电影比比皆是。
艺术本来就是个见仁见智,主观感受很强的东西,片子在国际上获得过很多奖项,并不一定代表艺术质量一定高。这在现实中有不少鲜活的例子。
人生需要大格局。
很难说,大学生拍电影能拍出一个什么高水平出来。豆瓣上,有人评论是:我主观感觉像高考800字作文,严格按照立意和文本逐字拍摄。立意是关注留守儿童肯定是好的,拍摄的构图也是稍微花了点心思的,甚至和短视频里模仿韦斯·安德森的旅游构图有的一拼。
至于获得的国际上的奖项,目前只找到2个,一个是“海峡两岸交流文化活动的最佳短片”,一个是“澳门国际微电影入围(目前只看到入围,有无获奖暂时没查到)”,像这样的奖项,很难看得出事立意的原因,还是故事讲得好的原因,还是人家看是一个大学生拍的原因。
在学校,学到的导演拍摄制作的理论和实操,还是很粗浅的通适应性的知识和技能,玩不成什么大花样,真的要想成为大导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包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勤于钻研,勇于创新。
教育人结语
目前,记者电话联系该校几个部门,都不愿意回应这件事。这件事,也许学校不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应。既体现对该生拒绝领奖行为的不认可,也体现校方的包容态度,毕竟是自己的学生,捧得过高或打压得太厉害,都影响到学校的声誉。此事,就当是一个有个性的学生的个体行为,要教她明白做人做事要有大格局,还是在学校教育比较好。
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