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上山闹剧叫停了吗?官方:不是毁林造田

房宁、韩浈浈/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近日,记者就“水稻上山”等问题采访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负责人。
问:朱有勇院士的“水稻上山”引起网民热议,很多人不理解,质疑山上种水稻不切实际,产量也不可能那么高,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答:朱有勇院士所说的“水稻上山”,实际上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的栽培技术,就是把“山下水田”的杂交稻品种引到“山上旱地”种植,像种玉米一样种水稻,不用泡田,不用育秧插秧,也基本不用浇水灌溉,还能有较好的产量,当地农民形象地称为“水稻上山”。这些田本来就有,不存在网民质疑的开山造田、毁林造田等情况,也不会破坏生态。当然,这个栽培模式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主要适合云南海拔1700米以下、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雨热资源丰富的山区旱地,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推广。
朱有勇院士在云南省澜沧县蒿枝坝村蹲点扶贫期间,发现当地农民喜欢吃大米,但当地多为旱地,主要种玉米,水稻不能自给。为解决这一问题,朱有勇院士团队在当地示范推广杂交稻旱种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这项技术的两个难点:一个是筛选出适宜旱种的“滇禾优615”等品种,解决水稻旱地分蘖难题,实现在旱地条件下的水稻与水田一样分蘖旺盛;另一个是通过推广应用杂草萌芽前的封草技术,解决了旱地稻田易杂草丛生的难题。2022年,这项技术推广了53.12万亩,水稻平均亩产350—400公斤,比山下水田低100公斤左右,但比种玉米产量高、效益好。朱有勇院士介绍的亩产788公斤,是0.52亩小面积上多施了一次肥、多浇了两次水的条件下取得的,是专家攻关田产量,不是农户大田产量。这种小面积攻关对探索本地区水稻旱种模式具有积极意义,为筛选品种、集成技术探索了出路,对完善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问:大家一般觉得水稻是种在平原上的,其实我们基层采访的时候,也看过很多山上的稻田,请问比例有多大?产量怎么样?
答:稻谷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稻米消费量占口粮的60%。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种植,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5亿亩左右。稻田按地形地貌可分为平原稻田、丘陵稻田和山地稻田。正如你所说,大部分水稻种在平原地区,平原稻田约占我国稻田面积的近60%,丘陵稻田占25%左右,山地稻田约占15%、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贵州、云南两省面积最大,占四成以上。这也是我们国家资源条件决定的,为了保障口粮,历史上很多丘陵山地能种的都种上了。比如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就是立足当地独特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
据我们调查,山地水稻的产量一般比平原和丘陵地区要低一些,平均亩产350公斤左右,比平原地区低近200公斤,比丘陵地区低100公斤左右,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山地有效积温和光照时间偏少,对水稻品种要求高,一旦选用不当就会导致生育期缩短,结实率和产量下降;山地稻田地形起伏大,土层偏薄、地力偏差,农田水利、机耕路等设施发展滞后,抗灾能力弱,容易受旱涝灾害影响,产量年际间波动比较大。这也是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要通过选育适宜品种、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山地水稻单产水平。
问:有网民质疑在丘陵山区搞高标准农田建设破坏生态,费钱费力还不讨好,请问你们怎么看?实际情况如何?
答:在丘陵山区对符合条件的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由现实国情农情决定的。国土“三调”显示,全国位于6°以上坡度的耕地约4.4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74%。在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些地不仅要种,还必须要种好,就需要通过把斜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配套水利设施等措施,提高这些耕地的产能。
国家对在坡耕地上建设高标准农田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要求因地制宜规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比如,要充分考虑地质地貌、水资源、气象条件等,不同条件有不同的建设要求和标准,像雨水多的地方要采取建护坡、田坎等农田防护措施,避免产生塌方和泥石流。建设选址要合理,禁止在25°以上坡地、生态红线区域内建设高标准农田,特别是不得借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名,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垦山、开荒。
网上流传一些在山体上修建梯田的图片、视频,将其与“水稻上山”、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联,经核实,多为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比如,流传最多的一张图片实际上是2018年云南某地的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场景,还有农田被暴雨冲毁的图片,也与在山上种水稻无关。在汛期农田被冲毁往年也有,我们每年都对农业防汛排涝作出部署安排,指导受灾地区及时修复水毁农田,恢复农业生产,能抢一亩是一亩,能抢一季是一季。
问:您刚才提到“水稻上山”不是“毁林造田”,但网上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说法不少,反映一些地方有“毁林造田”的情况。国家在这方面有什么政策规定?
答:你说的这个情况我们也关注到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首先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格保护耕地的制度措施,但一些地方仍然出现违规利用耕地搞“非农化”、“非粮化”行为,比如绿化造林、挖湖造景、挖塘养鱼、种植苗木草皮等,必须要整改复耕。但在整改过程中,要区分情况、分类处置,不能简单化、“一刀切”。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作物生长规律,严禁不顾果树处于盛果期、林木处于成林期、鱼塘处于收获季等客观实际,强行拔苗砍树,填坑平塘。要合理把握耕地恢复节奏,留足留够过渡期,给农户和经营主体合理准备时间。
在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是,一些地方在整改复耕中涉及退出林地转为耕地。这些“林”,不是以前“退耕还林”中为保护生态造的“林”,而是近年来超计划、超政策、超要求,违规在耕地上建的“林”。对这些林地整改复耕,不是“毁林造田”,更不是网民所谓的“退林还耕”。

之前报道:

自从水稻上山出台以来,网络上的争议就一直不断。连一个普通农民都知道不可行的方案,为什么却被坚决推动?

水稻上山闹剧叫停了吗?官方:不是毁林造田

幸运的是国家已经看到了老百姓的呼吁,并在最新的通知中将水稻上山来进行坚决纠正,可以说通知的出现及时刹住了这股歪风。

通知中明确表示,不允许在25度以上陡坡地,重要水源地15度以上坡地开垦工地。

水稻上山闹剧叫停了吗?官方:不是毁林造田

这则通知可以说对水稻上山和梯田开垦提到了绝对禁止的作用。虽然这件事情已经结束,可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不切实际的政策,实际上还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领导干部没有下基层去考察,只是在办公室里面拍一拍脑袋。完全不讲科学,这才出现如此问题。

水稻上山闹剧叫停了吗?官方:不是毁林造田

虽然大家伙明知道不可行,可是在一纸命令之下仍然要坚决进行,这也确实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执行力。只是这样的执行力是不要为好。

现在是到了调查责任的时候了,当时到底是谁提出水稻上山,导致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土流失的巨大损失又该谁来承担责任,这一切大家伙需要得到一个公开的回答。

水稻上山闹剧叫停了吗?官方:不是毁林造田

有网友表示: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闹剧?如此不顾科学的处理方式简直是让人难以相信。

其实自从疫情结束前的前一年,我国就已经产生了公信力危机,这都是因为个别基层干部脱离群众导致的。

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够从上到下入手 深刻思考一下我们能够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重新挽回社会公信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xinbiji.com/3784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6月 24日 上午9:36
下一篇 2023年 6月 24日 上午9:46

猜你喜欢

  • 支原体肺炎有后遗症吗?专家回应

    据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6日讯 近日,“支原体肺炎”冲上热搜。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支原体肺炎感染,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据了解,自9月以来,北京、重庆、上海、河南、河北等地医院…

    2023年 10月 17日
    221
  • “窝”了20年的“o”读错了?拼音”o”的正确读法

    近年来,随着“80后”“90后”的孩子开始上学,家长们发现老师教的拼音读法和自己当初学习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了:原先的拼音“o”读“窝”,现在却要读成“喔”,有的家长甚至怀疑,难道自己…

    2023年 10月 16日
    235
  • 冬至是哪一天?冬至是固定的日期吗

    冬至在古代也叫冬节,冬至节,意思是说它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并且在过去冬至节气甚至比大年初一过年还要受重视,这个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冬至大如年”。那么,2022年冬至是哪一天?冬至是固…

    2022年 11月 19日
    569
  • 网红直播卖888的手机网上630能买到

    9月19日,拥有2000多万粉丝的网红刘大美人在直播间卖手机时,声称该手机市场价为6888元,她自己补钱发福利,按888元的价格卖给粉丝,瞬间卖掉了4万多部,按每部手机168元差价…

    2023年 9月 20日
    279
  • 这么多年了 唐僧还是这窝囊劲儿

    在当今的社交媒体时代,各种意想不到的人物和事件往往会迅速走红。最近,四川成都欢乐谷的一位NPC(非玩家角色)扮演者的表演视频就在网络上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位NPC扮演者…

    2023年 11月 9日
    23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