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现在让不让人走?赵州桥值得去吗?谈起赵州桥,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小学课本里那座屹立千年而不倒,历经风霜而不衰的古桥。课本上对赵州桥的描写不过寥寥数百字,却让当时年幼的我们深深记住了这座以巧思经受洪水的雄伟大桥。初中历史书上也略略提及赵州桥,称其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隋朝,一位叫李春的能工巧匠受官府指派建造赵州桥。李春设计之初就确认:不采用传统拱桥所用的以沙石填充的筑构模式,反而创新地使用了“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是世界桥梁史上首创的“敞肩拱”结构形式,其创意之独到可见一斑。
遗憾的是,现存的赵州桥,已很难说还算不算一座古桥了。这令我在我2018年参观著名的赵州桥时,感到再心疼不过。河北赵州人民把赵州桥修的非常漂亮、惊艳,完全看不出一点1300多年的影子。
桥面用光滑大理石板铺成,特别的整齐,桥的中央位置有人工开凿的一道沟和一个坑,模仿当年车辙的样子。整座桥变成了经过现代技术大修的钢筋水泥版的“赵州桥”,如同一张苍老的脸做了美容手术一般,是一种矫揉造作的扭曲的美。
我本以为这是近些年新修的,后来才知道,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赵州桥就经历过一次毁灭性的大修。
1930年,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前往考察,发现赵州桥情况堪忧,指出:桥东面的中部,已经显然有向外崩倒的倾向,若不及早修葺,则损坏将更进一步了。
因担忧“此无价之国宝,行将毁灭”,1935年,梁思成与考古学家李济曾有提案,请求国民政府重修该桥,但时逢战乱,未有下文。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河北省公路局建议对该桥进行大修。
辗转至1954年,获交通部和文化部拨发专款,遂开启赵州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修。可正是这一次外科手术式的修缮给赵州桥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创伤,大桥从里到外被修缮一新,造桥手法、雕刻技艺荡然无存。空有“焕然一新”的名号,却赶走了那个见证千年风雨、古朴珍贵的赵州桥。
第一,采用现代的压力灌浆工艺,仅在拱圈外侧显露处(即图中黑点组成的两行弧形)用腰铁以贴合原貌,其余部分一律不再使用。
如《赵县安济桥保护工程技术分析研究》一文所总结:“灌入高标号水泥砂浆后,实际上使拱券的干摆砌筑方式改为水泥砂浆砌筑,极大地加强了拱券的整体性,但也改变了原建造工艺,同时水泥砂浆对石材具有腐蚀性,桥底常年出现泛碱现象。”
第二,桥的历史旧貌未能得到保存,桥面的旧石板、栏板和望柱等主要构件更换一新,在新的桥面上人工磨出一道“车辙沟”和一个“驴蹄印”,1000多年的桥面石板被废弃。
据参与此次整修的郭瑞恒披露,绝大部分旧石料被废弃,约87%的修缮石料是新购的。今天所见到的赵州桥上的栏板和栏柱,没有使用发掘出土的原栏板,而是全部新制。隋代的石栏板,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963年,梁思成先生公开撰文:直至今天,我还是认为把一座古文物建筑修得焕然一新,犹如把一些周鼎汉规用擦铜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样,将严重损害到它的历史、艺术价值。……在赵州桥的重修中,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十多年前,赵州桥曾打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评估后,专家认为连“申遗”资格都没有。有学者指出:赵州桥申遗,必须有大跨度的恢复历史文化环境的规划。将永通桥的冶河环境与安济桥的洨河环境整合起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赵州古代交通设施景观与周边农业文明的环境,拆除一切视觉范围内现代人工建筑物,李春、怀丙等与赵州桥有关的历史人物的塑像,应该与安济桥保持足够距离,周边一些乱七八糟的建筑物,应该重新规划,复建一系列古代交通河农业文明的景观建筑。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保障。
现在,赵州桥公园内,人工建筑还在,李春等人等雕塑也还在,甚至脚下的大理石桥面更加光洁如新了。公园里面除了这个人工修复桥之外,真的什么都没有,关键还收四五十的门票,我反正后悔了。
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