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下面就来看看被删的恐怖一段。我们都被陶渊明给骗了。还记得我们初中时期曾经要求全文背诵的一篇课文《桃花源记》吗?其实它所讲述的并不是一个人人都向往的世外桃源,而是一篇细思极恐的鬼故事。看似美好的人间仙境,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实则是一群鬼魂的狂欢。当你再次认真通读全文,你就会发现文章中诸多细节令人毛骨悚然,种种情节都在暗指这些村民并非是人,而是一群鬼。觉得难以置信的小伙伴请静下心,听我娓娓道来。
文章开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既然渔夫世世代代都是以捕鱼为生,那对于地形和周围的环境应该是了如指掌,哪怕闭着眼都能够找到方向,怎么会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呢?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忽然看到了一片桃林,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它的树木。
在古代,桃树被看做驱鬼辟邪之物,例如我们在其它影视片段中所见过的桃木剑。其次,偌大的一片桃林,没有任何人来打理,怎么会没有其它的杂树呢?而桃树在古代往往被种植在依山傍水的阴宅之地,以此来驱鬼辟邪。然而整片的桃林出现在眼前,可想而知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夫感到很诧异,又继续往前走,直至走到桃林的尽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桃林的尽头就是水源的发祥地,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还有些光亮。于是渔夫便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这里看似没什么问题,我们接着往下看,诡异的事情来了。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起初洞口非常狭窄,只能允许一个人弯腰通过,可走了几十步远,突然就变得宽敞明亮了。据记载,只有魏晋时期的墓道,才被修建成前窄后宽的结构,而这样修建的好处正是为了防止盗墓贼的侵入,然而正常的山洞不可能修建的前面窄后面宽,往往都是一个结构,并且一个正常的山洞,通常是要凿穿整座山,试想需要多长距离呢?怎么可能走了几十步远,就能看到光亮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山洞正是通向墓穴的墓道。
我们接着往下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房屋整齐的排列。在古代的村落,人们的房屋多数是依据地形地貌而建造的,基本上房屋是错落分布的。怎么会存在排列整齐的房屋呢?然而据古书记载,在古代,只有一种建筑类型是整齐排列的,那就是墓地。而阡陌交通中“阡陌”二字就更令人疑惑不解了。“阡陌”二字在古代,不光指的是田间小路,还有墓道的意思,作者会不知情吗?然而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来了。
你知道吗?小时候我们需要全文背诵的《桃花源记》竟然是一场人与鬼的狂欢。文章中的诸多细节,仔细解读后都令人感到背后发凉。渔夫来到了一片“世外桃源”,却发现这里的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还有桑树和竹林。试想桃林,桑树,竹林三种不同季节的植物,为什么在这里会同时出现呢?而这三种植物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同属于墓地的标配。这就很让人匪夷所思了。然而更诡异的还在后面。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意思是人们在田地里来回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人竟然是一模一样。村里人听说来了一个外人,都过来打听消息,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和孩子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便与外面断了联系。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还有魏晋两个朝代了。试想这里常年与世隔绝,朝代更迭几百年都过去了,这里人的穿戴,怎么会跟外面的人一样呢?难道是这里的人有千里眼吗?而唯一的解释就是这里的人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后代子孙在清明节烧给他们的寿衣。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意思是村里人邀请渔夫到家里去做客,设宴杀鸡款待他。渔夫将自己所知道的事,全部告诉了他们,听完之后,他们都感到很是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去,并且拿出来好酒好菜来招待他。诡异之处就在这里,表面上看这一桌子的鸡鸭鱼肉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放在那个时期,这一桌“豪华盛宴”可不是普通的家庭能拿出来的,更何况这里与世隔绝,哪来的这么多的大鱼大肉呢?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些饭菜都是后人给祖先祭奠的贡品。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意思是渔夫在这里停留了几天,便告辞离去,村里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既然这个地方,渔夫想来就来,想走便走,几百年都过去了,难道这里的人都对外面的事物一点都不感兴趣,没有一个人想出去看看吗?而唯一的解释是他们根本就出不去,试想谁又能死而复生呢?
我们都被陶渊明骗了,小时候背诵的《桃花源记》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鬼故事。我们继续往下看。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来时的小船,于是就顺着原路返回了,并且在路上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告诉了太守这件事,太守立马派人跟随渔夫前去寻找此前做的标记,结果却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去桃花源的路了。太守认为是渔夫在散播谣言,于是便将其吊在树上用鞭子抽打。之前桃花源的人在渔夫离开前,曾多次强调,不让对外宣扬,可渔夫却违背了誓言,所以说没有找到去桃花源的路就很好理解了。那是因为鬼魂们得知后使用了障眼法,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鬼打墙”,所以说才找不到去桃花源的路,然而违背了誓言,也是要遭受惩罚的。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人,听说这件事后,便高兴的去寻找这个地方,但是仍然没有找到,不久便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件事情了。然而最合理的解释就是鬼魂们不想让他们找到这里,于是便施法致使其染上疾病,不幸身亡。刘子骥去世后,渔夫也怀疑曾经的桃花源是不是真的是自己做的一个梦,落寞之余,渔夫将自己从桃花源中带出来的一个桃核埋在河边,自此便又过上了从前打渔的生活。很多年过去了,曾经种下的桃核如今也已经开满了桃花,渔夫高兴极了,因为他相信,终究有一天,自己还会回到曾经的那片世外桃源,过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结合整篇文章,你认为陶渊明为我们讲述的这篇《桃花源记》,究竟是不是一篇鬼故事呢?其实这都不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然而最让人背后冒冷汗的则是这篇文言文需要同学们全篇背诵并默写,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