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多指四川盆地(四川成都平原),因都江堰水利工程、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险守天险而被称为“天府之国”。
说起“天府之国”,人们或许首先想到的是四川。其实中国历史上有多处称“天府之国”的地方,北京为其中之一。汉代《战国策》已有燕地“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的记载,而《大明一统志》则称“京师古幽蓟之地,形胜甲于天下,诚所谓天府之国也。”“天府之国”一词用于形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之地,今存文献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秦末汉初谋臣张良在主张定都长安时认为“关中左崤(xiáo)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即以“天府”形容秦都咸阳所在的关中盆地之富饶。《史记·苏秦列传》中也有苏秦在游说秦惠王时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北方边塞),此天府也”的记载。
秦代关中地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此后,成都平原、华北平原北部、太原、江淮以南(江南)、闽中、辽河平原等地都曾被称过“天府之国”。其中成都平原声誉最高,这是因为秦代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农业十分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央政府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赞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益州即今天四川、重庆一带,当时也包括滇黔部分地区。到了唐朝,诗人李白赋《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中有“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他把秦国和蜀地做了一个比较,认为关中平原比不上成都平原,从此成都平原就取代了关中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专有美称,其他地区虽有“天府之国”之称,但名气远不及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