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清朝的人是袁世凯。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谭延闿,一个本该高中状元的人,却因慈禧对其姓名的偏见而落得个进士,这成为他反清的转折点。他加入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加入国民党,反袁世凯;最后成为国民政府要员,见证了从帝制到民国的变迁。一个本可安稳做官的才子,却因为一次削名而改写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
一、世家子弟,却如坑中泥
谭延闿生于1866年,父亲是两广总督,可谓门阀世家。但由于其母只是父亲的一名通房丫头,甚至不如正房,所以他在家中备受歧视,常被同父异母的兄弟欺负。小谭延闿从小就对自己和母亲受到的不公待遇心存不满,这成为日后其反感封建等级观念的开端。
他虽然生活拮据,但却勤奋好学。5岁就入读私塾,经常通宵达旦苦读,深得老师赞许。父亲见他聪明过人,也重点培养他,希望他能中状元,光宗耀祖。在村民眼中,小谭延闿勤勉好学,性格温和,口才出众,是个可造之材。
谭延闿从小就对自己的身世怀有不平,他的母亲只是他父亲通房中的一个丫鬟,两个人并没有正式结为夫妻,谭延闿因此就是这个家族中一个没有名分的孩子。他和母亲住在偏僻简陋的院落,衣食住行都遭受歧视。谭延闿的同父异母兄弟们经常嘲笑他的出身,称他是“私生子”,不配享有他们这些嫡子的优渥生活。
谭延闿的母亲也因此而备受冷眼与欺辱,她只能低声下气地侍奉嫡妻,任由主母的指手画脚。谭延闿从小就对这种不公平的现实愤愤不平,内心逐渐培养出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他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不再被人看不起。
为此,他从小就以异常刻苦的精神来读书。他每天起早贪黑,即使生病也坚持诵读。村里的人都夸奖小谭延闿学习非常用功,是个过目不忘的聪明孩子。他的老师见他这样刻苦,也对他格外关照,经常给他额外辅导,称赞他未来定能大展宏图。这些鼓励都成为谭延闿继续努力的动力,他一心想要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再受人歧视。
二、高中状元遭滑铁卢,科举削名成反清转折点
1904年,谭延闿以优异成绩通过乡试,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殿试。他对自己充满信心,试卷答得滴水不漏。看过试卷的慈禧太后也对他刮目相看,本想直接点他为状元。
但是,当宦官念出他的名字“谭延闿”时,慈禧顿时脸色一变。她想起15年前的戊戌变法时,变法的领袖就是叫“谭嗣同”。虽然只是姓名字相似,但太后就是觉得这名字不吉利,遂将谭延闿的名次直接划至第35名,只得个进士。
这对谭延闿的打击可想而知。本来志在必得的状元,无缘无故就被削到三十多名,实在难以接受。他也意识到,在这个腐朽的封建王朝,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一个武断专横的女人手中。
这次削名直接成为谭延闿反清革命的转折点。他虽然暂时还在清朝系统内任官,但心已死。村里的老乡们表示理解他的失意,但也劝他好自为之,改变不了的事就顺其自然吧。
谭延闿原本对这次殿试充满信心,他认为凭自己过人的实力,夺魁定无任何问题。殿试前几天,他兴奋难耐,跟几个要好的同窗讨论状元题词,梦想未来进入翰林院学习,为国家出谋划策。谭延闿还对母亲许下承诺,要买下最漂亮的房子,请最好的医生为她治病,让她老年可以衣食无忧,过上舒心的生活。
然而高考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当宦官念出自己只得第35名时,谭延闿整个人陷入了极度的震惊与迷茫。他不敢相信自己明明答题满分,却得到如此差的结果。这简直是对他勤奋努力的嘲弄和践踏。同窗们也为他感到不值,纷纷表示科举的评卷过程一定出现了问题,否则以谭延闿的实力不可能排那么后。
几天下来,谭延闿逐渐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他意识到其中定有问题,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名字与戊戌变法的谭嗣同相似,带来了不好的联想,才导致他被刻意排在后面。这无疑是对谭延闿极大的不公正。一个青年的前程就这样被随意剥夺,让谭延闿对这个腐朽的王朝产生了强烈的愤懑。
三、武昌起义,推翻腐朽王朝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谭延闿立即响应,加入起义军。在他看来,这个腐败无能、荒淫无耻的王朝,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起义很快取得胜利,清王朝在1912年走进历史。
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架空孙中山,夺取大总统之位。1912年,谭延闿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积极参与反袁活动。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时,他更是义无反顾加入讨袁军队。虽然这次革命失败了,但他对推翻专制独裁的决心从未动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到谭延闿这里时,他激动万分,主动请缨要参加起义军。在他看来,推翻这个腐朽到极点的帝制,建立共和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起义爆发前,谭延闿就与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密谋响应,现在时机终于来了。
谭延闿对这次起义充满信心。他认为各地士绅群众都厌恶满清的统治,一旦有人站出来发起革命,民心必定倾向于革命党。他还向家乡的邻居亲友发表演说,表达自己推翻腐败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决心,号召他们一起加入这场革命。
起义爆发后,谭延闿立刻关闭自己的县衙机构,带领属下官员加入起义军。他们很快在北伐中取得重大胜利,清朝覆灭在所难免。1912年孙中山宣布成立中华民国,谭延闿也完成了自己推翻君主专制的心愿。
四、晚年扶持蒋介石,见证民国发展
1922年,谭延闿来到上海,加入正在筹划北伐的孙中山。为了表达谢意,孙中山想将自己的小姑宋美龄介绍给谭延闿为妻,但被谭延闿以自己已有家室婉拒。他推荐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谭延闿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但他很快就将此位让给了蒋介石,自己担任行政院长,成为辅助蒋的重要助手。
1930年,谭延闿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64岁。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末代科举到推翻清王朝,从民初建国到国民政府的形成,见证着中国由封建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历史性飞跃。一个本可安稳做官的才子,就因为一次削名改写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
1922年,孙中山在上海重新建立大元帅府,准备北伐统一中国。谭延闿作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的老将,受到孙中山的高度重用。为了感谢谭延闿的支持,孙中山还打算将自己的小姑宋美龄介绍给他为妻。
谭延闿对孙中山的礼遇心存感激,但他表示自己已经有家室,没有再纳妾室的想法。他推荐孙中山将宋美龄许配给年轻有为的蒋介石,以拉拢其支持北伐大业。在他的劝说下,这门姻缘终成了事实。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谭延闿被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的主席。他出色地完成了稳定局势、统一全国的艰巨任务。但是出于政治智慧,谭延闿并没有贪图这个权力最大的位置,而是主动向蒋介石让出主席之位,自己担任行政院长,成为蒋的左膀右臂。
在此后数年里,谭延闿忠心辅佐蒋介石,推进了多项现代化建设。他见证了民国的发展壮大,也为这场从帝制到共和的变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30年谭延闿因病在南京辞世,终年64岁。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前后经历了中国由封建到民主的深刻转型。
结语
谭延闿的一生,是中国由封建到民主的历史缩影。他本可顺遂高中状元,但一个削名开启了他反封建的历程。虽然他的人生多舛起伏,但谭延闿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政治理想。正如历史洪流不可逆转,谭延闿加入的这场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的革命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尽管路途延宕,但历史终究会证明民主自由的终极价值。谭延闿就是这个时代变革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