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通常采用专门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如雨量计。
100毫米的降雨量表示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降水深度为100毫米。这是一种较大的降雨量,通常在暴雨或洪水期间出现。
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常听说某某地某小时的降雨量为多少毫米。这个降雨量毫米显然是衡量降雨大小的一个标准,很多朋友想必也想知道是怎样衡和怎样计算出来的。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测量方法,对于气象部门通过各种观测数据用公式推导演算得出的方法,因为我找不到相关资料,在此就不做分享了。故此只分享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方法。
降雨量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降雨量的定义是怎样的。
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用单位时间里的单位面积上所得雨水的深度来衡量,即毫米/平方米/某某时间段,专业术语称为降水强度或雨强。
单位时间有年、季度、月、24小时、12小时、6小时、4小时、2小时 、1小时、30分钟、10分钟、一场雨,若是按24小时测算多是从20~20点和08~08时两种方法。我国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发布的日雨量为08~08点,代表前一天的雨量。
单位面积为平方米。
深度单位为毫米(mm),在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也就是在一平方米的区域内,单位时间里下雨所积聚的雨水深度。
我们知道,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每立方米。
所以,1平方米面积内1毫米深的水质量为1*0.001*1000=1千克。
简易计算降雨量的方法
这个方法不需要用到专业的测量工具,也不需要专业的知识,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一大脸盆;
2、拿一光滑薄板,在上面裁出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洞用来收集雨水,这个收集雨水积聚的面积也就是3.14*0.1*0.1=0.0314(平方米)。圆洞之所以取半径为10厘米,目的是为了便于计算。
3、然后把裁了洞的薄板盖在脸盆上,拿到雨中收集雨水若干时间(可以是从下雨时到雨停后,也可以是1分钟、10分钟、半小时、1小时、24小时);
4、称出这段时间内收集雨水的质量,看有多少克,这克数乘以0.03的积就是这段时间的降雨量。
这个计算的过程详细如下:
假设这段时间内收集雨水的质量为p克。
(1)、换算成体积就是:
0.001p千克/1000=0.000001p(立方米)
(2)、平摊到1平方米面积上的深度:
0.000001p/0.0314=0.01p/314(米)=10p/314(毫米)≈0.03p(毫米)
(3)、这段时间的降雨量
0.03p(毫米),就是这段时间的降雨量。
简而言之,某段时间内收集雨水的克数乘以0.03的积就是这段时间的降雨量。比如收集到的雨水为50克,那降雨量就是0.03乘以50等于1.5,也即是1.5毫米。
因为风吹的原因,每个时间段、每个地方的雨大小总是不一样。所以,想要6小时的降雨量就连续测量6小时,12小时的降雨量就连续测量12小时,24小时的降雨量连续测量24小时就是了。
如果不想自己制作,也可以到网上的各大网店去购买专业的测量降雨量的计量器具,其原理和我介绍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把乘积用数显或村尺直接展示出来,免去了乘积计算过程罢了。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