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德九年六月初四,在大唐的长安城内,发生了一次极其暴烈而又短暂的宫廷政变。这场政变虽然波及的范围十分有限,但是所造成的流血惨案,却残酷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不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双双毙命,就连他们的数十个子嗣也被李世民屠杀殆尽,其中甚至包括仅有一两周岁的婴儿。
玄武门之变有多残忍?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唐太宗李世民也正是在这次宫廷政变之中,彻底夺取了整个大唐帝国的控制权。
只是与此同时,他也从此背负上了杀兄逼父的恶名,不过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历代后人表现出来态度导致极为包容。认为李世民只不过是在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并非实际意义上的谋权篡位。
就像《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中记载的那样:
“建成残忍,岂主 《上》 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
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
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油》,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也就是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两个人,完全是秦二世胡亥隋炀帝杨广那样的荒淫无道,昏庸好色之徒。如果让他们二人去治理天下的话,那么大唐帝国迟早会毁在他们的手上。所以说李世民杀兄逼父夺得皇位,完全是大义灭亲之举,是为了避免整个天下落入一个无道昏君之手。
但是就在世人为唐太宗的大义灭亲之举,振臂高呼之时另外一个声音却也在悄然响起。他们说这一切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故意制造的假象。
其目的无非是想要让自己的政变夺权一事,显得更加合情合理实属欲盖弥彰之举。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因为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之后,曾经有过这样一次特殊的举动。
改史
根据旧唐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之后,开始令人着手修编高祖实录,不过在当时却有这样一个制度。
那就是皇帝无权查看与自己相关的史料,因为只有这样,史官们才能放心大胆地记录事实,但是李世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查看高祖实录。
为了迎合他的要求,负责编修的史官只能将原有内容大肆删改,以至于让那段历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面目。
因此近代学者章太炎就曾经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中写道:
“太宗既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
按照这样的说法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包括高祖皇帝李渊,他们这些人在史书中的形象,显然已经受到了某些程度上的人为加工,而绝非历史上的事实真相。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推测下去的话,那么的李建成,又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另外一本,成书于玄武门事变之前的唐朝史书《大唐创业起居注》。
还原
因为此书的成书时间在玄武门事变之前,所以书中的内容可信度相对较高,被删改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
按照这本书里面的记载,太子李建成非但不是那种荒淫无道之人,而且其文治武功也并不在李世民之下。
从李渊晋阳起兵到定都长安的这段时间里,李建成在军事上发挥的作用,完全可以与李世民平分秋色。
也正因如此,李渊在定都长安建立大唐之后,才会在第一时间册封李建成为皇太子。也就是说,李建成之所以能够得到太子之位。并非完全得益于嫡长子的制度,而是凭实力拿到的这个头衔。
而且自从李建成当上太子之后,李渊就把整个国家70%以上的政务,交到了他的手上,除了事关生死存亡的军国大计之外,基本上都是李建成一人独自处理。
所以说在大唐创业初年,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带领大军所向披靡,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李建成为他营造了一个强大而又稳定的后方基础。
而且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兄弟二人的配合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珠联璧合。太子主内,坐镇天下;秦王主外,平定四方。
有这样两个文武双全能力出众的儿子,负责总领全局的皇帝李渊,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兄弟二人的全力配合之下,李世民率领大唐帝国的军队,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就先后平定了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在乱世中割据一方的各路枭雄。
彻底奠定了唐朝的基本版图,但是就在李渊为自己的宏图霸业而感到万分欣慰之际,一个无形的变数也在悄然滋生。
变数
大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这一年23岁的李世民,迎来了属于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他为整个大唐帝国取得了一次最为关键的胜利。
这也是唐朝初年最为著名的一次战役,虎牢关之战。
在这次战斗最开始的时候,原本是唐军与洛阳王世充的一次决战,当时李世民已经率领唐军把王世充打的节节败退,并且将其围困在洛阳城中。
但就在这个时候,北方的窦建德接到王世充的求援率领十万大军直扑而来,一时间唐军的处境急转直下,可以说是腹背受敌。
稍不留神,便有全军覆没的可能,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居然只率领3500铁骑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的大军,3000对十万,双方兵力相差如此悬殊。
这场战争在任何人看来,恐怕都是如同飞蛾扑火,以卵击石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
但是李世民却偏偏靠着近乎于变态的军事才能,仅仅依靠着手中的3500铁骑,彻底击溃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并且还将窦建德生擒活捉。
身在洛阳城中的王世充,听到这则消息之后,也是一瞬间万念俱灰,宣布开城投降。而李世民也正是凭借着一战擒二王的功绩,登上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
被李渊加封为天策上将,位列三公之上,而且还允许他设立天策府自治官属组建属于自己的政治机构。
根据史书记载,秦王天策府中几乎囊括了唐朝半数以上的开国功臣,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一干顶尖谋臣。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唐初一流名将。
一时间秦王李世民的权势,可谓如日中天,由天策府所颁发的政令,甚至可以与皇帝和太子的诏书同步实行。
而这也意味着李世民的权利,几乎达到了能够与皇权相互平行的地步,这样的局势对于秦王李世民而言,无疑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但是对于太子李建成来说,却是一个足以让他感到恐惧与不安的变数,因为他深知,功高盖世的李世民,必然已经产生了夺嫡之心。
夺嫡
李建成心中的不安,源自于对李世民深深的忌惮,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身上背负着太子之位。
因为在封建王朝时代,太子几乎很少有亲临战场,建功立业的机会,毕竟太子身为储君,是一个帝国未来的接班人。
他的生死安危,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命运,所以每当战争来临,皇帝宁可自己御驾亲征。也不会让太子置身于战乱之中。
这也正是李渊为什么要让李世民在外统兵征战四方,而很少让李建成去带兵作战的原因。或者说在李渊的心目当中,李世民可以为大唐战死,但李建成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可是这样的做法,虽然给李建成带来了安稳,但与此同时,也把李世民推到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因为当一个人走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在他的身后,就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他朝某个方向前行。
而此时此刻的李世民,就正处在这样一种局势之下,整个大唐帝国的疆域,几乎有一半以上都是他带人打下来的。
就当时而言,如果说他的功劳排在第二,那么整个朝堂之上就没人能排在第一,更何况李世民也是李渊的嫡子。
按照正理来说,也是有希望去争一争太子之位的对于这一点,李世民心里清楚,李建成的心里更清楚。
所以他开始动用各种政治手段,来不断地打压李世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李建成还有一种天然的优势。
那就是自己身为太子,可以名正言顺地借助皇帝的权威和政治影响力,再加上这些年,他一直都留在长安经营自己的势力。
而李世民则一直都在外征战,对于朝廷内部的经营显然并没有这么完善,因此在双方进行政治斗争的时候。李世民几乎占不到任何优势,甚至是输得一塌糊涂。
从武德七年到武德九年,这段时间里,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天策府集团,先后进行了多次毁灭性的打击。
先是找借口让李渊驱逐了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位顶尖谋士,然后又剥夺了李世民对军队的控制权,想方设法将他留在长安,使其始终处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
最后又以抵御突厥南下为借口,将李世民麾下的战将,尽数调往齐王李元吉帐下听令,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李世民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眼看就要被彻底架空。
因为这一切都是太子李建成的手段,但是在对方的背后,却是皇帝李渊的暗中支持。既然这两个人彻底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那么这一场夺嫡之争,恐怕是真的没有任何悬念了。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认为,属于李世民的辉煌即将彻底落下帷幕,曾经那个叱咤风云的天策上将,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滔天权势。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看似已经陷入垂死挣扎的李世民,竟然在最后关头,发起了一次,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致命反扑。
惊变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一颗耀眼的星辰,竟然在白天出现在天空的东南方向。而这颗星辰的名字,正是太白星。
这一天象,在古时候则被人们称为太白经天。
据汉书天文志记载:
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
也就是说自古以来,但凡出现了这种天象,就预示着天下即将易主。而就在此时,李世民却忽然接到了一封来自东宫的密信,送信之人叫做王晊,正是他安插在太子李建成身边的眼线,这封信虽然只有寥寥几行字迹。
但却让李世民的内心里泛起了巨大的波澜,因为信中写得清清楚楚。齐王李元吉与太子密谋,准备在几日后大军出征之时,邀请李世民前往昆明池为三军践行。
到时候他们就会找机会安排武士在营帐中将其杀死,然后便向皇帝李渊谎称秦王暴毙而亡,至于李世民麾下的那些战将,如果谁敢不服,就会被他们尽数坑杀。
收到这封信之后,李世民当即找来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商议对策,并且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
除此之外,他还将自己私下培养的800名武士,悄无声息地安插在秦王府内,同时他还特地拜访了李静和李世勣这两位当朝重臣,赢得了他们保持中立的态度。
随着李世民的准备工作不断展开,两天的时间转眼即逝,此时已至六月初三。
然而就在这一天的正午时分,太白星再一次出现南方的天穹之上。
负责观星的天文学家傅奕,在经过一系列的解密推算之后,连夜找到李渊,呈上一封密奏:
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李渊看罢之后,当即龙颜大怒。
命人将这封密奏直接送到了李世民的秦王府中,正在府中与人密谋的李世民,收到这封突如其来的密奏,却没有任何慌乱的神色,反而非常从容地跟随着使者走进了皇宫。
然后在李渊的面前,公然揭发了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淫乱后宫的丑闻,李渊一听顿时又一次龙颜大怒,让李世民先行回府,自己则会在明天上朝之时公开审判此事。
而李世民也正是借此机会,为自己赢得了最后几个时辰的宝贵时间,回到府上之后,李世民迅速在原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部署:
首先由李世民亲率第一梯队,埋伏于玄武门,总计十人(含李世民),负责追击太子与齐王。
其二由尉迟恭统率一部分人马,分散隐藏于太子一行入宫之路沿途各处,总计七十人,负责来往侦查策应。
最后第三步,还有一只人数不详的奇兵,由高士廉、长孙无忌舅甥二人组织带领,聚集于玄武门西面的芳林门,这支军队主要由临时从长安大牢中释放的囚犯组成,主要负责支援配合。
而另一边,李世民与李渊深夜密谈的消息,却被后宫中的张婕妤意外得知,并且还派人把这个消息秘密送给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二人接到消息,顿时大吃一惊,慌忙率领卫队,一路策马疾驰,赶来向李渊请罪。
不过当他们到达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这边早就布置好了一切,毫不知情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按照流程,将随身卫队留在玄武门外,自己则策马入宫。
但是走到临湖殿的时候,李建成却突然觉得气氛不妙,转身就往外跑,然而只可惜为时已晚。
隐藏在黑暗中的李世民走过了出来,率领众人开始追击,在慌忙逃窜的过程中,李元吉三次想要拉开弓箭射杀李世民,却因为心态慌乱而没能成功。
反倒是李世民,在关键时刻朝着李建成射出了致命的一箭,弓弦响过,太子李建成应声落马,当场气绝身亡。
而齐王李元吉也被随后赶来的尉迟恭等人乱箭射中,并且斩下了二人头颅,太子与齐王的卫队闻讯赶来,却被挡在了玄武门外。双方虽然在玄武门外爆发了一场血战,但终究没能改变最终的结局。
当尉迟敬德站在城墙上,将太子与齐王的头颅高高举起之时,两人的亲兵卫队刹那间一哄而散。
随后李世民又命令尉迟敬德前往太极殿面见李渊,成功接过了对大唐帝国的控制权,至此玄武门一战彻底宣布告终,一个属于李世民的时代正式到来。
但是与此同时,在这件事情当中,却也充斥着太多的谜团和漏洞,仿佛在刻意隐藏着一个极为残酷的真相。
疑云
关于这件事情中的谜团,首先就是李渊对待李世民的态度,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前一秒还在怀疑他谋反,后一秒听到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的事情,就把正事给忘到九霄云外了。难道说作为一个皇帝?他连这点轻重缓急都分不清楚吗?
其次就是给李建成和李元吉送消息的张婕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她给李建成送的这个消息都太过巧合了。
如果她没有送出这个消息的话,那么这兄弟二人,恐怕也不会正好撞到李世民的枪口上。所以说不管怎么看,都像是张婕妤配合着李世民,张开了一张大网,等待着李建成和李元吉往里钻
第三就是藏在李世民府中的800精锐士兵,在这场战斗中,究竟去了哪里?
就算李世民带走十人,尉迟敬德带走70人,那么除此之外,还应该有700多人,不知道是掺杂在接应的队伍当中,还是被李世民用在了别的地方。
至于最后一点就是,玄武门明明是皇宫重地,是由负责皇帝安全的进军重兵把守,李世民为何能够带兵入内?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来从最后一点进行解答,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带兵出入玄武门,正是因为他与当天的玄武门守将常何,已经提前达成了密谋。
据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考证,常何出身于瓦岗寨,同李世民麾下的秦琼、程咬金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他名义上是太子安插在北衙禁军中的亲信,实际上却早就为李世民一边拉拢了过去。所以说此人就是李世民的一步暗棋,并且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通过李世民的这一布局,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对于此次事变,应该已经谋划了很长的时间。
甚至包括张婕妤给太子和齐王传递消息,应该也是提前算计好的一环。至于李渊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转变,以至于让李世民赢得了最后的机会去发动政变。
以及在政变的过程中,李世民的800精锐究竟去了哪里?这一点,更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特别是当我们把这两个疑点串联到一起去思考的时候,真相就会变得更加明显,但是我在这里提前声明一点。
真相
依照以上提出的几个疑点,然后再把这些线索串联起来的话,当日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李世民在府中密谋,忽然接到了李渊派人送来的密奏,于是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泄露。因为古时候一个皇帝给臣子送来这样的密奏,其实就等于下达了死亡诏书。
否则也不会把这种事情挑明了说,所以说李渊当时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让李世民自裁了断。
而李渊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不可能仅仅是因为天象绝对是掌握了具体的线索和证据,所以才对李世民下达了宣判书。
而李世民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胆量进宫去见李渊,说明他绝对是有恃无恐,或者说在那个时候,他的政变行动就已经开始了。
因为那一天负责把守玄武门的主将,是他的自己人——常何。
所以李世民完全有机会,带领着他的800勇士,以及负责守护玄武门的禁军,直接杀入皇宫,将毫无戒备的李渊控制在自己手中。
而负责接应的杂牌武装,则一直被留在了玄武门外的芳林门,做到这一步之后,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就都显得顺理成章了。
李世民抢先控制了李渊,然后又让张婕妤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散布消息,而自己则带领一部分人马,在玄武门附近设下埋伏,等待对手自投罗网。
想明白这些问题之后,或许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唐太宗李世民,在命令史官编写史书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再三要求查阅和修改。
其实他所想要掩盖的内容,或许并非自己亲手杀害兄弟的事实,而是他与父亲李渊之间的直接斗争,是那一段被掩藏在深夜里的真正的宫廷政变。
结尾
对于这一段历史,我们挖掘其中的真相,并非是为了评判古人的是非黑白,而是想要从一个最真实的角度。
来了解历史,能够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不仅是尘封在时光长河中的故事。同时也是一段又一段真实的人生,我们希望能够从前人的留下的痕迹当中,感受到他们对待这个世界的观念和态度。
从而让我们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用一种更加清晰和理性的思维,来思考自己身边所发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