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罗出自谁手?奥赛罗表达了什么思想?《奥赛罗(Othello)》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大约于1603年所写作的。这出戏最早于1604年11月1日在伦敦的Whitehall Palace首演。
【故事梗概】
作品中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详细阐述】
黑脸的摩尔人奥赛罗是威尼斯城邦雇佣的一个将军,受种族限制而显得地位卑微的他爱上了贵族元老院元老勃罗班修聪明、美丽、大方的女儿苔丝狄蒙娜,明知婚事将不被允许,他们瞒着父母秘密结婚。作为统帅的奥赛罗有一个看起来很忠勇的旗官伊阿古,他嫉妒奥赛罗提拔了卡西奥任副将而未关注自己,同时他也觊觎苔丝狄蒙娜的美貌,从而嫉妒奥赛罗娶妻成功。这个外表忠厚、内心奸猾的小人伊阿古,想方设法制造令奥赛罗误以为卡西奥与其妻子苔丝狄蒙娜私通的假象和证据,让已经被伊阿古谗陷之言所引起的妒恨迷惑了心智的奥赛罗看到。破坏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幸福婚姻,成为伊阿古最大的满足。于是他想尽办法利用暗恋苔丝狄蒙娜的小贵族罗德里戈的急迫以及自己的妻子艾米利亚不明就里,苔丝狄蒙娜不贞的“证据”被奥赛罗信以为真,他任“怀疑”这种毒药在心间像硫黄一样燃烧,把伊阿古所提供的“间接证据”链条之间的断裂带用自己的联想填补并发酵、放大,最后妒恨令他几近发疯。在新婚的床上,亲手掐死了忠贞而单纯的妻子苔丝狄蒙娜。但当伊阿古的妻子揭穿这一谎言与骗局的时候,奥赛罗如梦初醒,拔剑自刎。【原故事】
《奥赛罗》主要取材于意大利小说家辛斯奥的故事集《寓言百篇》中的《威尼斯的摩尔人》。故事讲述了一个嫉妒心很强的摩尔人,因为轻信部下的谗言,而将自己清白无辜的妻子杀害。原故事非常简单,除了苔丝狄蒙娜之外,其他人物都没有姓名。
【人物形象】
【奥赛罗】
莎士比亚从头至尾地完美展示了奥赛罗这一人物形象。对奥赛罗的形象精雕细琢,深刻地表现了在奥赛罗身上两种对立情绪的斗争。主人公不同的情感交替处于主导地位,是该剧最为吸引人的地方——从最温柔的爱和极大的信任到折磨人的嫉妒和疯狂的仇恨。复仇的心理一旦占据奥赛罗的头脑,就再也没有离开,而且在延缓实施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烈。
他曾经是最幸福爱情拥有者,然而他杀死苔丝狄蒙娜之后,他就是一个最悲惨,最邪恶的恶人。在对着无辜的,纯洁的苔丝狄蒙娜的尸体的那一刻,他对生的恐惧早已战胜死的恐怖。精神的苦恼早已使他忘却肉体的存在,唯有枪毙肉体是他解决精神痛苦的最佳方法。
对于主角奥赛罗的看法通常有两种:他是位坚强博大和灵魂高尚的英雄;其所以杀害爱妻,只是由于轻信,尤其是奸谗者伊阿古过于狡猾所致;另一种是奥赛罗并不那么高尚,而是个自我意识很强和性格有缺陷的人;他是急急不能待地就听信了伊阿古,责任在他本人。
【种族歧视】
《奥赛罗》是多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爱情与嫉妒的主题、轻信与背信的主题、异族通婚的主题等等,种族歧视是造成奥赛罗悲剧的原因之一。他本性的迷失和种族歧视有着密切联系,正是由于世俗的种族歧视和伊阿古的奸计,因此奥赛罗对于自己——个摩尔人、一个为平常人所害怕的人是否能真正赢得白人姑娘的爱产生怀疑,渐渐失去信心。他由坚信苔斯狄梦娜的忠贞到怀疑苔斯狄梦娜的贞洁与爱的动机,到最后完全否认苔斯狄梦绷的爱情,并认为苔斯狄梦娜是一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进而杀了她,造成了苔丝狄蒙娜的悲剧,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通过描写同化奥赛罗这一异邦人物失败的全过程,莎士比亚成功地揭露了他所处时代的某些特征。而奥赛罗每一次“发现“泰丝德蒙娜行为不轨都被狡诈的伊阿古提前做过手脚,最终导致不明事理的他扼死爱妻的悲剧突转,也使得剧本中丈夫与妻子,父亲与女儿,岳父与女婿,爱与恨,正直与奸诈,白色基督徒与有色异邦人物,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同化与异化等二元对立关系有了更加深奥复杂的蕴义,从而构成该作品更加深刻的悲剧色彩,加强了作品的社会批判的力量。
《奥赛罗》,其实是政治性描写的延续。表面上,它描写的是涉世不深的威尼斯女贵族与出身非洲摩尔部落首领之子之间的奇异爱情故事;实际上,在威尼斯城邦遭受外族入侵的文本语境下,莎士比亚对剧中人物,尤其是女主人公多处越界行为及其话语的描写,又使它超越了爱情故事的界限,呈现出由奥赛罗所代表的非裔边缘文化与泰丝德蒙娜代表的欧裔主流文化的角力,进而表现了当时下层人民与上层社会的斗争。
【殖民主义】
《奥赛罗》的同名主人公虽然效忠于威尼斯公爵,却是个摩尔人,他还是个皈依了基督教的黑人。正是对这种身份矛盾的刻意书写使得整部剧作充满了殖民叙事。评论家公认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取材于意大利作家钦齐奥的小说《威尼斯的摩尔人》,不过,莎士比亚对原作进行了重大改编。其中最有深意的改编是:在钦齐奥的小说中,男主人公是个野蛮的摩尔人,他用装满沙子的长统袜把苔丝狄蒙娜活活打死,并伪装现场企图逃脱罪责,而莎剧中的奥赛罗是徒手掐死苔丝德梦娜并最终自创身亡的。这种“人道主义”的改写,明显降低了剧中人野蛮行径的程度,体现出“隐伏的东方主义,即“表示作为‘深层结构’的政治定位和权力意识,这种权力被设想一直存在于话语之中”另外,从文艺复兴的文化语境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合理的改写。
《奥赛罗》的中心人物其实并非是黑人将军奥赛罗,而是白人旗官埃古,奥赛罗只不过是作为—种参照来衬托主角。在对奥赛罗的愚昧无知的淋漓尽致地表述中,埃古的聪明机智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赛义德认为这是西方对东方建立霸权的主要手法,即“推论东方是低于西方的,他者,并主动异化——当然甚至部分是建构——西方作为一种文明的自身形象。东方就被东方主义的话语制作成沉默、淫荡、女性化、暴虐、易怒的形象。正好相反,西方则被表现为男性化、民主有理性、讲道德、有活力并思想开通的形象。
【是什么导致了奥赛罗的悲剧结局?】
悲剧《奥赛罗》中,主人公奥赛罗的悲剧命运是由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外因是白人对摩尔人的种族歧视,这是促成赛罗悲剧命运的社会因素:内因是奥赛罗自身性格的特点:慷慨、勇敢但是轻信、暴躁,这是促成奥赛罗悲剧命运的社会因素。
《奥赛罗》的主人公并非国王或王子,没有《李尔王》中的双重情节,没有《哈姆莱特》中的众多陪衬人物,也没有《麦克白》和《哈姆莱特》中的鬼魂幽灵,但是结构严谨,逻辑缜密,环环相扣,因果分明。剧情集中在奥赛罗、苔丝狄蒙娜和伊阿古三个主要人物身上,正是这一切使得这部剧本获得了非凡的悲剧力量。布拉德在他的菩名演讲中对《奥赛罗》做出评价:在莎士比亚所有的悲剧中,甚至包括《李尔王》在内,《奥赛罗》是其中最悲伤动人并且也是最令人害怕的。
【外因——种族的歧视】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分为不同的种族,随后也就出现了种族歧视的谬见,种族歧视在《奥赛罗》这部悲剧中比比皆是。奥赛罗作为一个战功卓著的将军很受人们的尊敬,但是,他所具有的黑人特征使他在战场以外的生活空间和社交场合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此,他在得到苔丝狄蒙娜明显的暗示以后才敢表白,因为他清楚他们由于肤色的不同而在身份地位方面完全不同,他们的相爱是很难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可的。黑与白的种族主义矛盾充斥着整场戏剧:奥赛罗带有清晰的黑人特征,在开场的第一幕即被罗德利哥戏称为“厚嘴唇”。在第一场第二幕,苔丝狄蒙娜的父亲抱怨说,他纤弱的女儿竟然会拒绝富有的年轻人,而投向“丑恶的黑鬼”的怀抱,认为只有中了魔法才会“犯这样荒唐的错误”。当奥赛罗面对这个白人女孩,面对整个威尼斯元老院声明自己和爱人的爱时,尽管苔丝狄蒙娜一直支持着他,但是奥赛罗所受到的侮辱,以及别人对自己“下贱”种族的强烈鄙视,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而这种伤害无疑是巨大的,会深深印刻在他的心里并造成他随时可能被唤起的潜意识中的嫉妒。正如弗洛伊德认为自尊的伤害也是造成竞争或嫉妒的一部,这一点在奥赛罗身上体现得相当明显。
因为种族的歧视,奥赛罗为自己“下贱”的种族而自卑,所以当伊阿古恶意陷害凯西奥时,他能轻易地相信并且对凯西奥怀有显而易见的“敌意”。这种“敌意”使奥赛罗失去了理性思维,丧失了自信,丢掉了原先承担爱的勇气。伊阿古在提到“肤色”时说族同肤色、同阶级的人向她求婚,照我们看来,要是成功了,那真是天作之合,可她都置之不理,这明明是违反常情的举动;嘿,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一个荒唐的意志、乖僻的习性和不近人情的思想。”奥赛罗强行压抑的种族差别感,在这时被真真切切地摆在了他的面前,连他自己也说:她的名誉本来是戴安娜的容颜一样皎洁的,现在已染上污垢,像我自己的脸一样黝黑了。”奥赛罗内心存在着的强烈的嫉妒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自卑与自责意识,而这种强烈的自卑心理我们不得不说是由于种族的歧视造成的。
种族歧视是造成奥赛罗悲剧的原因之,他本性的迷失和种族歧视有着密切联系,正是由于世俗的种族歧视和伊阿古的奸计,因此奥赛罗对于自己——一个摩尔人、一个为平常人所害怕的人是否能真正赢得白人姑娘的爱产生怀疑,渐渐失去信心。他由坚信苔斯狄梦娜的忠贞到怀疑苔斯狄梦娜的贞洁与爱的动机,到最后完全否认苔斯狄梦娜的爱情,并认为苔斯狄梦娜是一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进而杀了她,造成了苔丝狄蒙娜的悲剧,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内因性格的缺陷】
《奥赛罗》向我们展示了摩尔人奥赛罗、高贵的苔丝狄蒙娜、恶人伊阿古、天性善良的凯西奥、愚焘的罗多维科等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鲜明的程度就像图画中人物所穿的不同颜色的服装一样。他们的性格各异,即便我们不去想象他们的行动和情感,他们的容貌仍然能够显示在我们眼前。
莎士比亚在描绘奥赛罗这一人物形象时,更是了不起地运用了他所具有的广博知识和天才般的创造力。莎士比亚从头至尾地完美展示了奥赛罗这一人物形象。对奥赛罗的形象精雕细琢,深刻地表现了在奥赛罗身上两种对立情绪的斗争。主人公不同的情感交替处于主导地位,是该剧最为吸引人的地方——从最温柔的爱和极大的信任到折磨人的嫉妒和疯狂的仇恨。复仇的心理一旦占据奥赛罗的头脑,就再也没有离开,而且在延缓实施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烈。
在第一幕中,奥赛罗的性格表现为自信,他是非洲黑种人,却以他的实力和自信娶到了威尼斯元老的女儿苔斯狄梦娜,并且两情相悦、彼此忠贞。虽然有来自外界的阻碍,但他们为了爱而坚定彼此的决心,在这一幕中他们的爱是纯洁的,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表现了奥赛罗高贵、自信的品质和勇敢的精神。第二幕中,在塞浦路斯岛上,伊阿古开始施展已经策划好的阴谋,首先借助卡西奥的善良成功地使奥赛罗撤掉了卡西奥的副将之职,这是矛盾的开始。
《奥赛罗》的第三幕写得非常好,不是单独地表现了知识和情感,而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将关于人物知识和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通过高超的艺术将人物外在的面貌和内在的天性及无法控制的痛苦表达出来。奥赛罗纷乱的情感从他的灵魂深处渐渐升起,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情绪一点一点波动,看到这些波动是如何来自他内心的想象和恶人伊阿古恶意的暗示。
摩尔人轻信慷慨但是暴躁,一旦被自己所受的委屈激怒就会发泄愤怒与失望,而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懊悔。莎士比亚在人性的把握上显示了天才的创造力,他描述了奥赛罗高贵的天性怎样通过一系列迅速的转变而走向极端,怎样从点滴的情绪逐渐发展到顶点。他描述了爱与恨、柔情与激愤、嫉妒与懊恼的斗争:他向我们展示了人性、高贵思想和切肤之痛的结合。莎士比亚最终将所有的这些都释杂进那深邃、持续、激昂的情感洪流——那“奔进马尔马拉海,直冲达达尼尔海峡,永远不会后退的洪流”。
【作品评价】
理论家斯泰斯:《奥赛罗》一剧不是表现嫉妒,而是表现奥赛罗的嫉妒,一个与威尼斯姑娘联姻的摩尔人可能感觉到的那种特殊的嫉妒。
英国戏剧作家兼理论批评家托马斯·利墨:“这个故事的道德意义当然是富有教益的。它教导贤良的主妇要好好保管自己的手绢。”“观众不能从中得到什么有启迪性的有益的印象,这种诗除了使人们良知迷途、思想混乱、头脑不安、本性堕落、想象分裂、口味败坏,并且使我们头脑里塞满虚荣、混乱、喧嚣和暖昧之外,并无用处。”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其四大喜剧为:《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悲剧为:《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德城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幼年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念过书,学习拉丁文、文学和修辞学。后来家道中落,曾帮助父亲经商,1578年左右只身到伦敦谋生,据说从事过马夫或仆役一类当时被看作“最下等的职业”。后来当了演员和编剧,随着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有比较广泛的接触。他在剧团里扮演过像《哈姆莱特》中的鬼魂之类的配角,也担任过导演,但主要是编写剧本,开始时不过是给旧剧本加工,逐渐由加工而改写,或自己创作。他后来成了剧团的股东,1613年左右从伦敦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