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无暇赴死?007无暇赴死有彩蛋吗?《007:无暇赴死》(No Time to Die)不只是第25部007电影,同时也是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的最后一部邦德电影,更是集结先前24部007电影元素于大成的一部电影。你发现了这些小彩蛋吗?它们有的与剧情息息相关、有的充满历史风情,接下来,影评君带你来看看这些你也许遗漏的彩蛋、背景小常识和007历史典故。
【请注意,以下内容将有剧透】
1、坠入冰湖
《007:无暇赴死》电影开场,我们看到年幼的玛德琳坠入了结冻的冰湖之中,上头的萨芬对她扫射——这是个还算熟悉的画面,在之前的《007:大破天幕杀机》(Skyfall)里,邦德也同样坠入了冰湖中。克雷格的邦德可能是最常溺水的邦德,他在最早的007首部曲《大战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里,就被困在威尼斯的水下建筑里。
2、配乐
如果你看过1969年的《007之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那《007:无暇赴死》应该会成为你最喜爱的电影之一:这部电影大量致敬并玩转《007之女王密使》。而《007:无暇赴死》首先致敬之处,在于配乐。汉斯·季默(Hans Zimmer)负责本次电影配乐,他将《007之女王密使》的主题曲(无人声)、以及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演唱的剧中曲《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巧妙地融入了这次新制作的配乐之中。
3、邦德终身的痛
《007之女王密使》是邦德历史上长久不被看好的电影之一,因为这部电影非常破格,跳脱过去邦德对抗跨国阴谋的格局,为邦德加入了许多人性的软弱和恐惧层面,而它也是少数不是happy ending的邦德电影。在结局,邦德与相恋的女主角翠西结为连理,在电影里恋情不断被不识相的幽灵党(Spectre)打扰的邦德,告诉翠西「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在一起。但他们却在成婚渡蜜月的路途上,遭到幽灵党首领布罗菲尔德(Blofeld)突击,翠西当场中弹身亡。
震惊过度的邦德没有立刻追击布罗菲尔德,他抱着已逝的翠西喃喃自语:
没事的……她只是睡着了……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
《007:无暇赴死》里,邦德与上集《007:幽灵党》(Spectre)女主角玛德琳双宿双飞,来到意大利宛若在渡蜜月的邦德,也对玛德琳说了“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对《007之女王密使》的忠诚影迷来说,这句台词会令他们当场跳起来——这隐喻了玛德琳的性命勘忧。
4、关系映射
从《007:幽灵党》到《007:无暇赴死》,邦德与玛德琳的关系,也映射了《007之女王密使》里邦德与翠西的关系:翠西身为欧洲最大黑帮组织老大的女儿,而在《007:无暇赴死》里,布罗菲尔德也称玛德琳是“幽灵党之女”。邦德理应摧毁邪恶的一方,但他在这两部电影里,却与反派组织的千金共结连理。
玛德琳没有比翠西有胆有勇,但在《007:无暇赴死》里,着墨了更多玛德琳的阴暗面:她年纪轻轻便有开枪杀人的经验,而《007之女王密使》里,曾经与伯爵成婚的翠西,在发现伯爵有小三之后……伯爵与小三便因不明原因死亡。玛德琳与翠西都不是邦德的累赘,她们都曾经救了邦德一命,这使两位邦德都对她们着迷不已。
但是,别忘了,这对恋人彼此之间有强烈的不信任感。在《007之女王密使》里,坚强的翠西,其实知道邦德内心只有任务,并不是真的爱她——邦德接近翠西只是想从她父亲身上得到布罗菲尔德的线索;玛德琳坚持否认马蒂尔德的身份,即便马蒂尔德的金发与蓝眼说明了一些重要的关联(这并非来自玛德琳的遗传),这代表玛德琳对邦德仍有防备。
5、CIA探员菲利克斯·莱特
《007:无暇赴死》尽可能让克雷格时期的所有角色回归,片中出现了一句台词「来自兰里的好兄弟」(A brother from Langley)。CIA的总部就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兰里,所谓的“兰里弟兄”,指的是60年邦德历史里的真心伙伴、CIA探员菲利克斯·莱特(Felix Leiter)。
在克雷格的第一部邦德电影007首部曲:《大战皇家赌场》里,冲动的邦德输掉了所有资金,他愤怒地想刺杀反派拉契夫(Le Chiffre)时,陌生的莱特拉住了他。
“抱歉我要自我介绍……因为看来我们有亲戚关系,我是菲利克斯·莱特,你在兰里的兄弟。”
当时在赌局上已无胜机的莱特,决定孤注一掷,将剩下的资金投资还有希望的邦德,这让绝望的邦德决定放弃玉石俱焚,继续回到赌桌拼搏。莱特在克雷格时期的地位更加重要,多次挽救孤立无援的邦德。因此当这次莱特再次要求邦德协助,最终邦德决定抛弃自己的立场,帮助这位无血缘的兰里弟兄。
《007:无暇赴死》里邦德与莱特在酒吧台前谈话,这两位弟兄在《大战皇家赌场》与《007:大破量子危机》(Quantum of Solace)里也曾这样做,可能暴露了这两个人对杯中物的爱好——不过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是这部电影里少数会想起《007:大破量子危机》的时刻。
6、来自玛莎拉蒂的撞击
当邦德在意大利遇袭,被炸得云里雾里的他还搞不清楚状况时,在桥上就遇到一台玛莎拉蒂试图撞死他——玛莎拉蒂并不常在邦德电影里出现,因此敏锐的观众应该会马上想起来:在1989年电影《007:杀戮证书》(License to Kill)里,害邦德兄弟菲利克斯·莱特家破人亡的反派毒枭桑切斯(Franz Sanchez),也开着玛莎拉蒂。
7、忠诚的坐骑
阿斯顿马丁DB5,是系列电影里邦德最热爱的座驾之一。自《007之金手指》(Gold finger)开始,许多邦德电影里都能见到不同型号的DB5出现。克雷格的邦德电影,也一样开始大量使用DB5,在《大战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里,邦德从反派亚历克斯·迪米特里奥斯(Alex Dimitrios)手上,赢来了一台巴哈马车牌的左驾DB5(DB5通常为右驾)。不过这台车露脸时间不长,只充当了邦德诱拐人妻的炮车而已。
在《007:大破天幕杀机》里,邦德珍藏的DB5大显身手,这台经过改装、具有防弹与机枪设备的DB5,最终为主人壮烈牺牲……但是技艺高超的Q回收了这团废铁,并在《007:幽灵党》中修复完成,而它被再次诱拐辣妹的邦德悄悄开走。我们在《007:无暇赴死》里又会看到这台DB5,同时它被Q再度加装了更多武器设备,包括滚雷、烟雾、更强韧的防弹玻璃与外壳、以及相同的灯罩和mini-gun机枪……不知道Q有没有加装弹射座椅呢?
我们没有看到DB5又变成一团废铁,但它之后也没有再出场,这可能是邦德罕见的良心:让老朋友早自己一步退休。
8、另一匹老爱驹
最终还是回归MI6的邦德,开的不是那台经典银色DB5,是一台外型有点狂野的阿斯顿马丁——不过,这台阿斯顿马丁也曾在过去邦德电影里出现过。1987年的电影《007之黎明生机》(The Living Day lights)里,准备出击的邦德,向Q说:
“我要开我的阿斯顿马丁!”
而他的爱驹,是阿斯顿马丁V8 Vantage。这台造型更流畅的V8 Vantage,搭载了基本的防弹与扫描警方无线电功能之外,轮轴安装了激光,可以切割邻车;前保险杠还安装了两枚导弹;侧翼安装了雪橇;后方单出排气管有火箭喷射功能……不过我们在《007:无暇赴死》里看到这台V8 Vantage,没有那么厉害。
9、黄金眼庄园
007小说作者伊恩·弗莱明(Ian Flemming),在牙买加北部的奥拉卡贝萨(Oracabessa)海湾有一座庄园,占地15英亩,被他命名为「黄金眼」(Golden Eye),他在这座庄园里写出了许多邦德小说,如今这里已经是一座热门的渡假别墅。当邦德退隐江湖,《007:无暇赴死》让他住进了这座黄金眼庄园养老。当然,你最熟悉的黄金眼,应该是1995年由皮尔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主演的《007之黄金眼》。
说到牙买加,第一部邦德电影《007之诺博士》(Dr.No)的故事,就是从MI6驻牙买加的情报站开始,邦德来到牙买加,调查情报站探员在此被暗杀的原因。
10、孤岛与反派
《007:无暇赴死》大反派萨芬的孤岛基地,事实上融合了几位邦德,其中最明显的典故引用,来自《007之诺博士》。这部电影里的反派诺博士,也霸占了一座无人岛作为基地,他在岛上设置了大型电波发射装置,准备破坏美国的航天飞机,为此他需要极大的能量,因而打造了一座大型核反应炉。你可以在《007:无暇赴死》里看到许多穿着核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诺博士》里也能看到类似的反派制服。
《诺博士》结尾,被俘又逃脱的邦德陆续打倒了许多反派,有些人被推进了反应炉的冷却槽而死——包括了诺博士。《007:无暇赴死》里你也能看到类似的杀人设计,有些坏蛋被推进了水池中……这次不是反应炉冷水池,但他们同样被池中的纳米机器杀死。
11、海上要塞
说到海,当然要提到《007之海底》(The Spy who Loves Me),片中反派拥有一座巨大海上要塞,可以停进三艘潜水艇也还有空间,《007:无暇赴死》里反派萨芬的基地内部设计,也参考了《007之海底城》的设计,具有大型的内部挑高空间、与相似的大型控制室——其实这里也很像设置在火山口里的《007之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的反派基地。邦德与前两次一样,在这座基地里掀起一场战争规模的突击。
12、纳米机器人
一经碰触就可能致死的纳米机器人,是萨芬的杀招,在《007之女王密使》里有同样的设计:布罗菲尔德设计了一种病毒,能使所有生物绝育,而他收集了世界各地的12名女子,催眠她们,要她们回到家乡后散布病毒。纳米机器人、绝育病毒、以及新冠病毒,其实有很高的相似性。当然,纳米机器人更加精准一点,可以锁定某种特定的DNA组合发作。
13、陶瓷狗
你可以在《007:无暇赴死》里再次见到那只狗:在《007:大破天幕杀机》里,M桌上的那只陶瓷狗,后来作为遗物送给了邦德。而我们可以在邦德的黄金眼老家里,看到他还保留着这只狗。
14、MI6的二把手
谭纳(Bill Tanner)一直是007宇宙里最常被忽略的角色,他是M的资深幕僚长,可以说是MI6的二把手,不过很少电影会把剧情放在他身上,你只会持续看到有个人陪着M在总部转来转去。这一次,谭纳依旧由罗里金尼尔(Rory Kinnear)饰演,而他在克雷格的邦德五部电影里的四部中都有出现(仅少了《大战皇家赌场》)。可以说,克雷格时期是谭纳最出风头的时期,同时在这次《007:无暇赴死》里,可以说是谭纳戏份最多的一次。
14、来一杯
执行完,邦德最爱来一杯。邦德最爱的饮料,除了我们都熟悉的要摇不要搅的马天尼之外,就是海尼根啤酒与堡林爵香槟(Bollinger)香槟。这次在《007:无暇赴死》里,你也能看到这两种酒品出现:
当邦德与莱特聊天时,他拿着一瓶海尼根啤酒。而邦德其实在所有电影里都没喝过堡林爵,但是在《007之黎明生机》里,当007充当跑腿小弟,帮叛逃的KGB长官买饮料时,他选择了「更好的酒」,也就是一瓶堡林爵。这次你可能在《007:无暇赴死》的酒吧一景,看到酒保背后架上有堡林爵。
但是这部电影里有更深的酒品典故:当邦德没有礼貌地闯入了Q温馨的小窝,他很不客气地拿起了Q准备招待男朋友的红酒,还给自己倒了一大杯。这瓶红酒来自金钟庄园(Château Angelus),而这不是克雷格邦德第一次品尝这间酒庄的佳酿——在《大战皇家赌场》通往蒙特卡洛的列车上,他与薇斯朋一起享用了金钟庄园的82年红酒。你可以发现,这又是另一个刻意的设计。
16、萨芬与诺博士
我们第一次看到萨芬登场,他戴着一个诡异的面具……为什么?这可能是想让萨芬与诺博士建立联系:萨芬出身自奥地利,而诺博士同样有一位德裔父亲,博士的母亲是北京人,因此德中混血的诺博士带着一丝东方气质。
而在《007:无暇赴死》里,电影让萨芬戴上了同样来自东方日本的能剧面具,萨芬的穿着也象是改良过的现代版和服,而他也与诺博士一样双手戴上手套(诺博士的双手是机械义肢)。萨芬说话的方式与诺博士也很类似,同样沉默寡言、有着阴沉平稳的音调、看起来都像一具无生命的僵尸。
另外一个小彩蛋,你可以发现年幼的玛德琳明明射中了萨芬的心脏,但他却没有死——诺博士也有类似的能力,因为他心脏位于身体右边。《007:无暇赴死》并没有交代太多萨芬拥有如此多的日本元素的原因,但也许能视为是诺博士的重译版本。
17、宝贝女儿
我们不是第一次见过邦德的女儿,在1967年电影《大战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里,这部刻意被拍成的喜剧电影,出现了邦德的女儿玛塔邦德(Mata Bond)。而在《007:无暇赴死》里,邦德理解到玛德琳的女儿马蒂尔德(Mathilde),其实是自己的女儿。玛塔与马蒂尔德这两个名字的相似程度,已经解释了这两部电影的引用关系……但是,玛塔邦德在《大战皇家赌场》里与许多「007」一起死于爆炸之中,马蒂尔德则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长大,她的未来没有那么黑暗。
《007:无暇赴死》导演凯瑞福永(Cary JojiFukunaga)说过:
“这部电影里大量引经据典过去的邦德电影,从场景设计到世界观都是。”
丹尼尔·克雷格的邦德这个英雄人物,在《007:无暇赴死》结局中死去。他不只是第一位在银幕上死去的詹姆士邦德,他同时为旧时代的邦德历史划上句点。《007:无暇赴死》原本要由杰出的导演丹尼鲍伊执导,但这位英国电影大师拒绝杀死邦德,因此离开。而凯瑞做了这个离经叛道的决定,但他同时放入了大量历史的典故,作为告别过去的致意。很多观众也许会因此生气,但也有很多观众会认同这种决定的魄力与决心。
随着时代演进,见到男人就饱揍、见到女人就上床的邦德,需要再一次进化成新的模样,丹尼尔·克雷格时期已经大幅修改了邦德的个性、行为与人物特质,但007还需要更多改变。以上这些精彩的植入典故没有列出全部的彩蛋,但是这些应该已经能让你对《007:无暇赴死》,会有更深刻的感动:再见了,老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