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的这句广告,深入人心。也正是因为这句定位鲜明且出奇制胜的广告,农夫山泉稳居行业第一,年赚36亿。
靠“搬运大自然”年赚36亿,只要合法合规,不违背自然伦理,都无可厚非。但近日,随着一则关于农夫山泉涉嫌违规施工、毁林取水事件的曝出,这一年“搬运”出来的36亿元,就看着显得有点太扎眼了。
根据微博用户“Qiang小 Qiang”发布的视频显示,轰鸣的大型机械在夜间进入武夷山国家公园林区后,运送了大量施工物料;施工现场也有树木遭砍伐、山地被毁坏的现象。根据本报记者的现场调查,被砍伐的20年龄的树木达到了566棵。当然,被破坏的还有其他植被,而这些植被如果要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据说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看到这一幕,我们都替那一带的林木植被喊疼。那个地方是什么地方?那个地方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我国唯一一个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林区。其中有210平方公里未受人为破坏的原生态森林植被,还有着国家级保护动物众多。那里的森林植被是不允许被破坏的。
但现在,农夫山泉来了,它要“搬运”这里的“大自然”,要为它的年赚“36亿元”再加一层砝码。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这个“双唯一”的地方对“大自然”大开杀戒了,逢山开道,遇树即毁,哪顾得那里的生态森林植被喊疼受不了,哪顾得那里的众多国家级保护动物受惊吓。网友们谴责农夫山泉是“大自然的拆迁队”,倒也说得很形象。这种用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来换取自己的金山银山的行为,不仅罔顾大自然的伦理法则,也罔顾企业的伦理道德。这样的“大自然的搬运工”搬运出来的水,也就没了“大自然”的甘甜,反而充满了大自然滴血的苦涩。
这显然与农夫山泉的经营理念相悖了。近年来,农夫山泉高喊“天然、健康”的理念,一直标榜自己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而且,为了与其产品理念相结合,它也采取了水源地建厂、水源地灌装的规模化生产方式。就目前所知,其旗下共有浙江千岛湖、广东万绿湖、湖北丹江口、吉林长白山、新疆天山玛纳斯、四川峨眉山、陕西太白山和贵州武陵山等八大水源地。有这么多水源地,还要新辟水源地,也可见其产品形象对水源地的严重依赖性。
正是由于这种严重依赖,水源地的保护理应成为其一切生产销售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瓶装水的水源地竞争日益凸显。一旦水源地的环境、水质出了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农夫山泉的根基,其“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品牌形象,就值得怀疑了。现在,“大自然的搬运工”变成了“大自然的拆迁队”,你让消费者怎么看待你搬运的水?
有意思的是武夷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的回应。其发布调查通报称,举报提到的三处施工点,一处距离公园边界50余米;一处早已有之,农夫山泉只是使用,并未拓宽整修;还有一处确有涉嫌违规擅自开挖便道、毁坏林木行为,已由当地森林公安部门立案调查,但毁林时并未划入公园范围。这个通报有点轻拿轻放,似乎有意为其开脱,但并不能否定农夫山泉毁林的事实。这就像农夫山泉回应时称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被举报是因为与举报者所在的旅游公司存在水源之争一样,依然无法否认自己的毁林之举。
作为“大自然的搬运工”,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对水源地的保护者的角色,而非是破坏者。但它既“搬运”又破坏,这是不可原谅的。农夫山泉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行为到底还有多少问题,相关部门应该认真地查一查,给公众一个客观的交代。而作为大自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也应该反思,自己的毁林行为对得起你“搬运”的“大自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