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手机文学什么意思?如何制作捡手机文学?日前有媒体报道:歌手“华晨宇”的手机被粉丝捡到,竟在他“微信”中发现和张碧晨、邓紫棋等人的聊天记录,透露其感情动向……不过,华晨宇工作室随后向发布这一信息的网友发去律师函,该网友道歉之余则澄清,“捡手机”的过程和微信聊天界面都是其“创作”的。
由此,这一事件带出了“捡手机文学”这一话题。“捡手机文学”很容易让人想到通过手机浏览文学著作的“手机文学”,但是,这与“捡手机文学”还有很大的区别。有论者说,“捡手机文学”现在已成为网络上热门的“文学形式”,不仅不少网友热衷于创作这类的“捡手机文学”,国内还出现不少专门刊载此类“捡手机文学”的网站……
“捡手机文学”已成为时下网络热门文学阅读形式。这样的“捡手机文学”还有不少——被“捡”到手机的还有龚俊、王一博、黄景瑜等诸多近期热门的明星和选秀节目的选手,除了好友聊天界面,各种“群聊”也不少——“捡手机文学”已是网络创作的一大“流派”。
从一些资料看,所谓“捡手机文学”这个词,最早见于“豆瓣”。常去“豆瓣”的网友会发现,“豆瓣”用户通常会在网络上发帖,并注明“捡手机文学”,打开一看则是某明星的微信聊天记录。有时候,这种聊天记录内容中显示的双方会是电视剧中的某些角色,而其实质则是粉丝和网友们对明星行为的臆想和创作。这种“捡手机文学”通常需要通过某一APP制作,且会带有水印,一般情况下不至于让路人误以为是明星的真实聊天记录。
有热衷于创作“捡手机文学”的网友说,“因为这些创作一般都以‘捡到一个手机’开始,呈现方式以微信聊天记录为主,所以被称为‘捡手机文学’”。这样的方式最早是有明星粉丝以“捡到一个手机”代入真人明星的名字和部分现实情况进行创作,用微信聊天界面来呈现,逐步发展到部分创作者借鉴这种呈现方式,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
目前,因为微信的用户众多,已经有很多人把这种“捡手机文学”作为一种文学阅读方式,认为这种阅读贴合当代读者的生活习惯,可以满足粉丝对明星的幻想,带来的是“沉浸式”体验和真实的代入感。但这种阅读物仅仅是借助微信技术,以明星生活为噱头,设置简单的对话和情节,呈现的是碎片化的书写形式,甚至大量“捡手机文学”都是以真人明星为主角,以新闻事件为背景,虚构细节和对话,追求“梗”的效应,这很可能面临涉嫌侵犯名誉权的问题。所以,“捡手机文学”与真正的文学艺术通过社会生活的描写所体现的时代性、精神性和心灵性的这些审美品质还相去甚远,只能称得上是一种快餐式的“读物”而已。但如果把这样的东西称之为文学,显然有悖于我们对文学标准的认知。
我们把“捡手机文学”叫作是快餐式的“读物”,因为它正是这个网络时代流行文化的产物。它追求的是一种新鲜感、时尚感,现时代什么是新的,流行什么,它的内容题材就追求什么。还有这种快餐文学在文学语言的斟酌上较传统文学为少,无论选题还是写作形式,批量化生产和依附于声像及图画的程式化特点十分明显。
因为依托网络微信传播技术,“捡手机文学”这种快餐文化,作为一种时尚阅读文化,它把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作为目标,却忽略了注重深厚思想积累和内在精神价值这些达成真正文学的重要指标。故它仍然是一种快捷、短小、杂乱的内容占主要部分的碎片化阅读。
更深层的原因是,“捡手机文学”的流行,更多地源于我们精神本身的快餐化。的确,如今,我们很少有空闲时间,我们除了追求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目标外,不想去发觉自己的能力;我们没有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每件事情都必须立即使我们满意,即使精神生活也必须服务于我们这种短暂的快乐。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心理,它也影响了我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的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