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和共情一样吗?感同身受是什么意思?谈起孩子的“共情”的培养,家长的脑海肯定能自然而然地浮现一个词:感同身受。
似乎“感同身受”已经和孩子的“共情”的培养融为一体。
于是家长带孩子做义工和志愿者,以让孩子体会到他人的痛苦。
就如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人与动物的情感表达》写到:
比起你自己的悲痛,对他人痛苦的同情更能使你流泪——这是相当伟大的事。
许多人都是这样,对自己所承受的痛苦挤不出一滴泪,但对挚爱的朋友的遭遇却潸然泪下。
这样看来,所谓的“共情”就是感同身受。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共情”就是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吗?
一、共情的误区:感同身受
什么是“共情”?
共情(empathy),也叫换位思考,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能力,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对他人的痛苦感到难过,因为这就像是进入了他人的身体,经历了他人的经历,感受到了他人的情绪。
可是,这些体验都是我们想象中的体验,我们真的感受到他人的痛苦了吗?我们只感受到自己想要体验的痛苦。
有一个著名的“以牙还牙”的实验:两个人各自在对方的食指夹上架子,双方各自根据自己感到痛感后,再给对方释放自己感受到的相同压力。
结果显示,所有的实验者使用的力气都比自己所承受的大, 所以,人们却又在某些方面是高估自己的痛苦,而低估别人的痛苦。
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痛苦也是一样。
所以你的感受只是你的感受,我的痛苦也仅仅是我的痛苦。
我们不能代替他人的痛苦,更无法拯救他人。
既然“感同身受”是我们的想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共情”?就这样让孩子没心没肺,开开心心的生活不好吗?
二、共情的真相:自我安慰
就像亚当斯密说:每个人的本性都有怜悯或同情,我们会因为看见或者听见某些故事,然后通过想象,间接感受到别人遭遇不幸,而伤感甚至愤怒。
也就是说对不好的事情感到痛苦和难过是我们的本能,我们是出于我们自己的本能想要理解他人的痛苦。
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所以在孩子为他人感受到难过的时候,我们会为孩子的懂事而开心,却其实不是很在乎孩子到底因为什么而共情。
我们就是这样本能的对他人有怜悯或同情,为了弄清对方的悲伤的遭遇,然后折磨自己,试图安慰想要理解他人的自己。
三、孩子“共情”的核心:体验他人的情感
试想想这些场景:
和闺蜜一起买衣服,你选中几款,问闺蜜那条好看,闺蜜给你来一句:“哪条都好看。”你心里肯定会有一点不开心,因为闺蜜没有体会到和你一样的情感。买不买衣服其实不重要,重要的事这次逛街能不能愉快的逛下去。
所以所谓共情,就是解除自己的立场,去体验他人的情感。
有落差、有不满,逛街自然就不能愉快的逛下去了。
根据进化心里学,人喜欢找个自己相似的人做朋友,能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打闹。
这就是为什么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因,因为我们只是选择相似的人做朋友。
这条原则孩子运用的更为泛滥。
孩子除了在交友方面喜欢可以和自己一起分享情感的同伴,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向孩子表达情感也是同样的方式。
很多时候,孩子受了委屈想要家长安慰,如果家长采取冷处理,孩子虽然短暂的停止了哭泣,却很容易在之后的矛盾冲突中被翻出来旧事重提。
这件难过的事一直在孩子心理,不曾遗忘。
因为对于一个不开心的孩子,对他最大的残酷的打击是,大家都对他的悲伤和不开心无动于衷。
所以如此生活,家长也需要体验孩子的情感,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才能引发孩子“共情”。
四、培养孩子“共情”的关键:学会接纳别人的痛苦
我们喜欢向朋友分享自己的开心愉快,但是我们更愿意向那些在我们处于低谷愿意接纳我们的人敞开心扉。
我们更渴望向朋友诉说的是自己的难过而不是愉快,
而那些在我们不愉快的时候依旧给予我们关注的人,比我们一起开心快乐时光的人,在我们心中更加亲密,被他人接受痛苦与难过也带给我们更大的满足。
比起分享快乐,我们和愿意接纳我们痛苦的人关系更为紧密。
所以培养孩子的“共情”的关键就是教会孩子接纳他人的痛苦。
家长带孩子做义工和志愿者,不仅是要让孩子体会到他人的痛苦,更要教孩子接纳他人的痛苦。
教会孩子,如果他人发生痛苦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别人注入心理支持,让他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别人去解决他的问题。
不过,家长要教会孩子接纳他人的痛苦,那么第一步家长就需要以身作则,接纳孩子的痛苦。告诉孩子虽然我不能感受你的痛苦,但是我尊重你的痛苦,接纳你的痛苦。
孩子犯错或者有什么委屈,家长先别责备,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很关键。
很多人觉得,生活都这么艰难了,还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别人很麻烦,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这么麻烦,就不想培养孩子的“共情”心,而且就算孩子没有“共情”心不考虑别人感受,也可以每天活得特舒服,自己乐呵什么都不想,有点事就怼天怼地。可是从从长远来看,共情能力差,无法接纳他人的痛苦的人是留不住人。
“共情”差的孩子很容易最后只剩一个人,所以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