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是什么意思?现代文就是白话文吗?所谓文言文,就是从古代的文献中继承下来的语言。
这些语言是不是“白话”呢?应该说是“白话”的浓缩。
确切地说,白话与白话文也是有区别的。
如果白话是自然语言,那么白话文却是用文字记录的大众语言,既然是用文字记录,就不能是原原本本的自然语言了,而是“白话文”。
所以,古代人日常语言,是白话而不是白话文。
白话是自然语言,也是文言文的语言宝库,文言文不会超越这个语言宝库的。
中国的语言受到文字的影响,从西周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制约性。
我们知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没有语言也就没有文字。
但是,文字应用以后,我们就会受到文字的限制,而不是任何语音,都会成为文字记录的语言的。
比如说,中国最早的史书是《左传》,这部书的语言非常简练。为什么要这么简练?这是语言艺术吗?
其实不是,而是当时的汉字写起来非常慢,也不容易写好一个字,而且,还要刻在木牍或者竹简上。所以,写字就尽量少。
甲骨文钟鼎文上面的文字都非常简练,道理是一样的。
这样,一句大白话,可能就会用一个字,或者两三个字。
例如,今天我们说“春天”那么,写字只用一个“春”就可以了。于是“春天”是白话,“春”就是文言文了。
汉语文字是发展的。战国时代的语言也越来越接近口语了。例如《论语》就是战国时代的语言。
《论语-有政第一》的第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基本就是白话写的,也是一句白话文。
汉代的文言文已经非常接近口语,例如《史记》、《汉书》的语言就非常口语化了。
这说明,文言文也是发展的。文言文不能脱离传播的需要孤立的发展。
但是,汉代到唐宋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关系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主要是因为经典已经形成。国家基础教育,主要要学习经典文献,这些文献例如《诗经》、《礼记》、《论语》、《孟子》、《史记》等等,这些文献的语言,基本适应士人阶层的需要,所以,文人写文章,就仍然是文言文,因为文章是给官方文人看的。
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有了很大的普及,所以,市民文学就发展起来了,这些市民文学因为要接近底层老百姓,所以,大量使用市民语言。
小说以“评话”的形式出现,例如,评话《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非常流行,成为一种传统。这些市民文学里面的语言都是非常白话的,于是,也就产生了白话文。
这些白话文影响了明清文学,也成为现代白话文运动的依据。
这就说明,古代老百姓的日常语言是白话,而文学语言采用白话文,是文学语言社会化的需要。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白话不等于就是社会化的文学语言。
白话需要记录下来的,多多少少还是要有一定的“文言”的,因此,老百姓说“白话文”好像有点过于想象的成分了。
我们今天的白话,难道没有“文言”吗?例如“日复一日”就是一个文言呢?难道你会说“日复一日”也是一个文言文吗?
所以说,我们在了解古代语言的时候,不要忘记文言对白话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而文言文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所以有历史的印痕。
汉语是表意文字,所以,历史的承传性非常强。
像英语是表音文字,只记录语音,所以,时代变了,古代的文字也就不好懂了。
比如说,英国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的戏剧文学,现在的英国人很难读下去。
而我们阅读与莎士比亚大体同时代的明清小说却一点问题也没有。
中国的语言文学是世界奇迹!我们是非常骄傲的。
特别是进入计算机语言时代,汉语的优势非常明显。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也是中国文化的自信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