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哪年建成?黄鹤楼重建了几次
黄鹤楼,它有它的故事
在最喧闹的九省通衢中央
它看过一千八百年的星辰坠落
看过春生夏长秋去冬来的更迭
有千万人奔赴它而来
却不知几人知晓它的故事
黄鹤归来,百废待兴建新楼
1981年10月
爆破主楼基石的一声巨响
宣告了近代最后一座黄鹤楼
重建工程的正式动工
当年武汉政府宣布重建时
收到了20多个设计方案
甚至连埃菲尔铁塔造型的都有
可就是不像黄鹤楼
其中,中南设计院的一位老先生
带着他设计的玻璃幕墙式黄鹤楼
从所有方案中脱颖而出
然而,最终打动重建单位的
却是在这个方案基础上修改的
另一份备选方案——
改动颇小,只是在原方案的阳台上加了飞檐
▲湖北省1980年2月26日批准的黄鹤楼重建方案
这份方案的设计者,就是向欣然
也就是今时今日的黄鹤楼设计者
多年的专业沉淀,让向欣然有充足的底气
面对重建单位的怀疑,敢于脱口而出
“建不好黄鹤楼,我跳长江”
他的方案不仅有前朝黄鹤楼的基因
更增添了一份当代的气派宏伟
从主楼层高首次提升至五楼的历代先河
到“攒尖顶、四望如一、
层层飞檐”等经典元素
这一切都是他眼里这座千古江楼的精气神
1985年6月10日
在历史上消失了101年的黄鹤楼,开门迎客
正如承载人们情感的符号记忆,终会回归
结构在变,风貌在变,楼层在变
可经典,从未改变
不断重生的黄鹤楼
据统计
黄鹤楼近1800年历史里
这是第27次重建
仅明清两代,历经兵燹、火焚变故
黄鹤楼的重建和维修就不下10次
清代最早的黄鹤楼
建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
可仅8年后就遭焚毁,同年重建
康熙年间,黄鹤楼又因雷击、倾斜
有一次大修,两次略修
挺立72年后,终于在乾隆元年(1736年)
饱经风雨的黄鹤楼迎来新的重建
又于嘉庆元年(1796年)进行“彻修”
加固了初建以来的纯木结构
号称“万牛不能撼”
乾隆重建、嘉庆加固的黄鹤楼
经受住了风雨雷电等自然侵害
却没躲过人祸
咸丰三年(1853年)黄鹤楼落于太平军之手
三年武昌城激战
屹立两甲子的黄鹤楼
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毁于战火
▲《古迹云亡》图,再现了黄鹤楼大火的场景
12年后,清朝扑灭太平天国的烈火
借洋务运动步入“同治中兴”
在重建黄鹤楼的呼声下
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于1868年拔地而起
该楼共动用一千余名工匠
耗银3万余两
高九丈二尺 ,加铜顶七尺
共成九九之数,表达长久之意
▲清同治年《古黄鹤楼图》(局部)
回顾每一代黄鹤楼
无不执拗于前辈的模样
一次次建筑的重建
一次次经典的传承
各路名家齐“助攻”,万里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的正门匾额上
上书四个大字:
“气吞云梦”
一座楼
何以担得起如此气魄?
当然还是因为这千年来的经典传承
黄鹤楼前世事更迭、世殊时异
唯有崔颢眼里的烟波江上,烟霭袅袅
伴着四时花开
于绵长的时光里淡雅流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千古名篇就这样应声而落
诗仙李白每逢山水形胜
兴起便会留下墨宝
可当他登临黄鹤楼读了崔颢的这首七律
赞叹不已,自觉无法超越,搁笔不作
▲搁笔亭
纵观唐宋两代
黄鹤楼频频出现在诗人笔下
仅李白就有12首诗句提及这座云梦江楼
对望龟山的葱郁、坐拥蛇山的清灵
这座「天下江山第一楼」临江而立
不知是龟蛇二将赋予了飞檐灵秀高美
亦或者是黄鹤仙人留下了月下仙姿
成就了黄鹤楼这处文人墨客不舍之地
时间是黄鹤楼的砖瓦
它的气质始终不曾改变
它带着远方的诗意
带着历朝历代的经典风流
历经冬夏与春秋
慢慢地走进我们的生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