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是日本人控股吗?海天是国企还是外企吗?最近的热搜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随着抖音一个网红博主关于食品添加剂“科技与狠活”的出圈,大家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迅速上升,领域也燃烧到了我们日常炒菜做饭都会用到的酱油。
在抖音用户的不断二次创作下,大家发现酱油领域的龙头企业,海天味业,他们在加拿大和日本的出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在添加剂中出现了“双标”行为。
“老小子,你对国内消费者就卖防腐剂的海克斯科技产品,到了国外,你就给老外卖“0添加”的天然产品,竟然国内国外搞双标,看不起中国人是吧?”
在这样的舆论攻势下,海天味业毫不意外地陷入了公关危机中,起初海天味业还能坐得住,但随着一波又一波的骂声,海天味业连国庆假期也顾不上了,连发多次官方声明,这最近一次声明直接把“中国品牌企业的责任、担当和呼吁”都拿了出来。
可见海天味业确实是急了,不过,我知道你很急,但我劝你先别急。
我们从不同角度做了一些调研:
海天冤吗?确实挺冤的,但海天应该被骂吗?那也是挺应该的。
首先,为什么说海天挺冤的?
第一、从海天的股权架构和历史基本面来看,海天是一家国企。
1955年,佛山25家古酱园合并重组,由于“海天酱园”是当时历史最悠久(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有300年历史),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酱园,新重组的厂就叫做“海天酱油厂”。
1988年,海天进入国有大型企业行列,1994年,海天转制成为一家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在1995年又改制成为国有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我也咨询了跟踪海天味业很长时间的投资人,我们单仁行的专栏作者宋子老师,他也跟我说,每次去参加海天味业的股东会,都能明显感觉到跟其他私企的不同。
比如说去格力、美的股东会,现场的气氛比较活跃,董事会成员在介绍公司基本面后,会给出很多时间与投资者提问交流,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面企业最高决策层。
但到了海天,现场气氛就不一样了,董事会跟机关开大会一样非常严肃,层级分明,发言人一字不落的把厚厚一本公司情况、股东大会决议书通通念完就结束了,只有董秘再私下去跟投资者交流。
说得好听点,就是很注重规章和形式,说得难听点,确实有那么点打官腔的味道。
当然,好的一面就是说既然海天是国企,有国家资本参股其中,又处于敏感的食品行业,特别是我们要注意到一点,海天味业的营收基本面过去一直都非常稳定,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而且,海天味业份额最大的是TO B业务,也就是跟餐饮行业做生意,TO C的零售业务还比不上B端业务。
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海天身为一家国有参股的龙头企业,业务基本面稳定且主要是面向B端,那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是最重要的,没有必要为了某些私人利益,在食品安全和零售上做一些不恰当的事情。
第二、从核心产品“酱油”来看。
酱油是中国发明,主要原料是大豆、小麦,但制作工艺来自于日本改进,目前全球酱油市场一半的市场,都是被日本企业龟甲万占据,中国企业还在追赶当中。
究其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制作工艺晚了人家一步,所以出海时间也相对较晚。
酱油简单一点说,就是把大豆、小麦高温煮熟,然后发酵半年多时间,通过压榨提取酱汁。
这个时候的酱汁就是比较咸的生抽,再把生抽进一步上色和处理,得到的就是比较甜的老抽。
好了,我们如果还想要更加浓稠和香甜的酱油,那就再进一步继续延长制作时间。
这就是我们买酱油,有生抽、老抽,280天,180天的区别,时间越长,制作工艺不一样,自然就要更贵。
添加剂主要发生在生抽到老抽的转变中,老抽想要更甜更香,要么就是延长时间,要么就是利用添加剂上色、压住咸味,控制和保留制作过程中的糖份。
由于日本是个弹丸之地,大部分贸易和生产资料都要依赖于进出口,特别是出口贸易是日本经济的核心,日本对各种领域的研究,对制作工艺的改良确实起步的很早,出海到世界的步伐比我们早了很多年。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很多发明的原产地是在中国,但加工制作应用在商业化上,我们反倒是被别的国家学过去发了大财,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当然了,日本人研究得多了,为了迎合本国人和出口地区的不同口味,各种添加剂也就应运而生了,在日本合规的食品添加剂有近4000种,中国合规的添加剂,只有近2000种。
像龟甲万出口到美国的酱油,也是分了有添加剂和无添加剂的,防腐剂苯甲酸钠的标记也很明显。
单纯从酱油这个产品来说,加添加剂是一个普遍的现状,不是什么只有中国企业才能干出来的事,而且也有无添加的产品,只是相对来说,价格更贵一些。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标准问题。
很多人都在纠结酱油当中“苯甲酸钠”的防腐剂问题,说它是一级致癌物。
但我们查询到的WHO公布的一级致癌物当中,并没有苯甲酸钠的名称,反倒是咸鱼这类腌制品上了名单。
所以说苯甲酸钠致癌,很明显是一种不讲科学的态度。
但是,要说它完全无害那也不对,只不过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点我们参照了国家标准。
在酱油产品系列里,中国跟美国、欧盟一样,对苯甲酸钠的要求是要低于1g/kg,低于这个标准就属于安全范围。
当然,也有更好的替代品“山梨酸钾”,这是几乎无害的,只不过价格是苯甲酸钠的4倍左右。
真要较真来说,确实存在着企业不舍得花钱去掉和更换添加剂的问题,只不过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了,不是某个单独企业的问题了。
不是不能做到完美,但价格就绝对不是现在这样了,一个刚需高频的调味品如果卖得特别贵,消费者真的愿意去选择它,而不是选择那些更便宜,也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吗?
同样,我们也去参考了国家对于酱油行业的标准。
工信部起草了低盐固态法、固稀法、高盐稀态法3个关于酱油的行业标准。
在更细分的酱油制造工艺方面,比如《酱油质量通则》、《酿造酱油工艺技术规范》都是由海天味业起草制定的。
其中关于添加剂的部分其实说得非常详细,也是按照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去应用的,最后的审核也需要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认可。
这个标准其实并不低,都是向美国和欧盟看齐的。
所以,我们企业制定起草细分行业的标准,并没有什么问题。
相反,对任何一家想要成为行业领军的企业来说,在自己熟悉的优势领域,根据国家大的标准框架之下,去制定更加适用于企业,更加详细的行业标杆细则,其实是特别有利于企业树立自己品牌和行业权威性。
一方面可以补足国家标准在企业生产方面的缺口,增加适用性;另一方面,把自己好的经验总结出来,告诉后来的企业怎么做,填补技术空白,引导整个行业规范化,同时也可以巩固自己的优势,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给品牌背书。
我们单仁牛商的学员,深圳轻生活科技就经过了3年的研发,通过专利上的积累,在2020年,联合中科院声学所、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起草了中国《家用及类似电器用中文离线语音识别控制模块技术规范》,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自己也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企业。
那么,为什么又说海天味业挺应该骂的呢?
过去,企业里一直在讲一句话,叫做“法无禁止即可为”,这句话其实我认为它并不完全适用于今天的视播时代了。
在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短视频和直播应用如此广泛的情况下,企业本应该好好利用“短视频和直播”跟用户走得更近一点,我们企业不是一直在讲“要以用户为中心”吗?
但我看海天的这些声明,都是在把用户推得更远。
从道理上来讲,海天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从情理上来讲,大家内心是不接受一家龙头企业这么高高在上的态度。
你不是在股东会上打打官腔,念念报告,你是在视播时代下跟所有用户近乎于0距离的对话。
你用什么态度对待用户,用什么方法去公关,挽救品牌声誉,用户是看得懂的。
比如海天出口到香港的产品,就特写了“本产品含有防腐剂”,这是的的确确存在的。
海天可以跟用户好好解释,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标准不一样,我们出口给人家,人家要求必须要特写,我们就按照别人的标准去做了,而且我们的添加剂也是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假如用户不满意,我们也可以把它特写出来,何况,海天自己其实也有一系列不含添加剂的产品。
我们去看海天的竞争对手,千禾味业,他们的产品其实更多用于C端业务,也存在跟海天相同的问题,结果人家是怎么做的?
立马在各大短视频直播平台强推自己的无添加酱油,更换超市的产品,把更贵的无添加酱油销售了出去。
海天呢?还在那里写个严正声明,追究责任,强调自己是“中国品牌企业的责任、担当和呼吁”。
这样的公关和声明,在我看来,反而是对企业品牌的再次伤害。
难道不能先利用短视频和直播解释清楚,把问题解决,让用户打消疑虑,再去追责和委屈,把危机变成机遇吗?
同样,这次事件也在提醒我们所有企业:
不要因为以国家标准达到了,企业就功德圆满了,国家标准只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门槛而已。
严格来说,国家标准是一个法律底线,达到国家标准,不叫做好,叫做不违法。
企业对质量的控制,是要以用户满意为标准,真正以用户为中心。
我们可以在国标的基础上,制定自己更好的细分行业标准,从普通变得卓越,同样,也要懂得重视今天的短视频直播,让品牌从平庸变得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