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三公指的是什么?现代三公是哪三公?历朝历代,提起地位最高的官职,要属”三公”了。尤其是”三公”中的”太傅”,简直是大多数朝代人臣的顶点,像是新朝的建立者王莽,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西晋的奠基者司马懿,明朝的重要功臣徐达,明朝著名首辅张居正,此外南北朝以及五代的创立者或者奠基者中的一部分,都曾担任过或者追受过太傅这一职位。
为什么三公的地位如此之高?就要从三公的起源说起了。
目前已有关于三公的准确记载,可能来自于周朝。《大戴礼记》记载,”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顺,此三公之职也。”
意思是,西周创立以后,周武王去世。继位的周成王年幼,因此任命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姜太公为太师。分别负责保护其身体健康,教导他道德礼义,引导他走向正路。
而目前根据《史记》的记载及《三家注史记》引用的材料,我们能够看到确实有任命姜太公为太师,任命召公为太保的记载。这可能是关于三公最早的记载,也是最准确的表述。
其实,从”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名字就能看出其尊崇的地位,因为”太”字是与皇家有关,就是保护和教导皇帝的意思。按照儒家所推崇的尊师重道的礼仪,这三个官位都是需要皇帝尊重的。
值得注意的是,西周创立时,无论是太师、太傅,还是太保,都是有实权的。《史记》中的”燕召公世家”中就有记载”其在成王时,召王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也就是说,以陕地为界,以东归三公中的周公管,以西归三公中的召公管。而被封为太师的姜太公则有着代替周天子四处征讨的权力。这些权力在后世官职中恐怕只有为李世民特设的天策上将才能达到或者接近。
秦朝统一天下后,重新设定了三公。秦朝的三公是”三公九卿”中的”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权、军事权和监察权。权力也是非常大的。
后来,汉承秦制,也有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样的三公。吕后夺权时,为了夺走丞相王陵的相权,就重新启用了太傅这个职位,让王陵当了太傅。在曹魏时期,曹爽为了夺取太尉司马懿的军权,也让司马懿做了太傅。
两汉时代,三公经过多次变化,有时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有时是指司徒、大司马、司空。其间,还改了很多次名字,像是”大司马”与”大将军”之间就经历了许多次变化。此时,太傅、太师、太保等职位是在三公之上,是没有实权的。有实权的太傅,其权力往往来自于其他职位。
两汉以后,由于历朝历代对相权的不断打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或者司徒、司马、司空这样的三权分立的状态被打破。实权三公不复存在,已经失去实际权力的太傅、太师、太保又变成了三公。到了唐宋时期,太傅、太师、太保等已经与同样失去实权的司空、司徒等成为了荣誉性质的加官。
三公职权逐渐减少,并在最终变为荣誉性质的加官,主要是由于皇权的不断加强。皇帝将能够与之对抗的职位不断拆散,并且反复利用位卑权重以及内外相制的手段,逐步减小三公的权力,让皇帝能够彻底把握所有权力。所以,到了最后,三公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职权反而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