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漠在缩小还是扩大?即将消失的沙漠,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然而和其他领土面积大的国家不一样,中国拥有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地形地貌。
在中国,不仅能够看到带有极光的雪山,而且还能看到草原、沙漠、沼泽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
这其中有美好的景色,自然也有不是那么美好的景色,就像我国的西北以及华北地区,就常年遭受着土地荒漠化的折磨。
为了抵抗沙漠对我国领土的侵蚀,我们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对于沙漠的治理,其中最为出名的工程莫过于我们的三北防护林了。
如今经历了几十年,数代人的不懈努力之后,我们对于沙漠的治理也已经初显成效,甚至于马上就要出现第一个消失的沙漠——毛乌素沙漠了。
为什么说毛乌素沙漠会是中国第一个“消失”的沙漠?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成果究竟如何呢?
【沙漠变绿洲】
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土地荒漠化对于国家的影响,于是很早就将防风治沙给提上了日程。
有句话说的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尽管当时的新中国不管是国内的经济,还是国际上处境都不算很好,但是我们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还是出台了许多关于环境治理的政策。
经过了数十年、几代治沙人的艰苦奋斗之后,这片一度威胁到了数千万人生活的沙漠,其中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改造成为了绿洲。
一开始的时候,毛乌素沙漠的面积达到了4.22万平方公里,但是到了现在其中80%的沙漠已经被我们转变成了绿洲。
除了这些地方以外,剩下的地方也不再像是沙漠,而是开始向绿洲进行转变,超过六百万亩的沙地得到了治理,面积基本上相当于八个韩国的沙漠与沙地被治沙人们用双手转变成了绿地。
原本因为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影响,陕西省的榆林市就曾经迁徙过三次,每一次都是为了躲避风沙。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对于毛乌素沙漠的治理颇有成效,榆林市已经告别了为了避难再次向其他地方迁徙的命运。
同时毛乌素沙漠的改变对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都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因为从沙漠变成了绿洲,导致黄河上游原本巨大的水土流失大幅度减少,就连黄河当中的含沙量都有所下降。
如果你现在来到这里的话,很难想象这片如今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区域,在是数十年前还是一片看堪称是人间绝境的荒漠。
也正是因为我国在治理沙漠这件事情上,有着其他国家人所不具备的坚定意志,才能真正的做到毛乌素沙漠“退沙还林”。
就连联合国在看到我国治理毛乌素沙漠的成果之后,都时常夸赞中国在治理沙漠上的决心与成果,同时也鼓励其他国家向我们学习。
不过很可惜,虽然很多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国家都表示过,他们非常羡慕中国在治理沙漠上做出得成绩。
但是迄今为止,还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和我们治理沙漠一样的成绩,这与其说是他们的技术不够,倒不如说是他们的决心不如我们。
【沙漠防护林】
1959年,我们正式开始了对毛乌素沙漠的改造,虽然毛乌素沙漠并不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但是因为这片沙漠位于陕西省境内,所以治理这片沙漠的任务同样非常的重要。
为了治理毛乌素沙漠,一批又一批的治沙人来到了这里,通过自己双手来改造这片已经形成了数百年的沙漠。
想要治理沙漠最好的方法就是种树,但是在沙漠当中种树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治沙人们并没有掌握沙漠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导致种下的树苗没过多久就会被沙漠再次吞噬。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我们的治沙人,他们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治理沙漠的工作,开始一边学习一边请教专家,最终摸索出了一套专门针对毛乌素沙漠的治理方法。
比如在治理毛乌素沙漠的时候非常常见的“草方格法”,这种方式是先在沙地上种出一块用干草组成的方格状网络,然后在里面种上专门用于防风治沙的树木。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的减弱沙漠上的风沙对于刚刚栽下去的树苗的杀伤力,同时还能一定程度上保存其中的水分,提高防风林的成活率。
在总结出这个技术之后,治沙人在种植防护林的时候就简单了许多,起码不会在出现连续几年都在一个地区反复种树反复死亡的事情了。
在种植防护林的时候,治沙人们所选择的树种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选择用普通的树木的话,根本不可能会出现现在这样沙漠变绿洲的情况。
所以为了防风治沙的事业,治沙人们前前后后经过多次筛选,最终才选出了像是樟子松之类在防风固沙上特别有用处的树种,甚至还找到了沙枣这种在防风固沙的同时,还能有农业产出的树木。
【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沙漠虽然不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但它也是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在我们防风治沙之前,他的面积甚至比整个海南岛还要大。
同时毛乌素沙漠还有一个一般人都不知道的称号,那就是“最年轻的沙漠”。
这个称号可不是空穴来风的,根据现在的考古研究发现,在距今2200到3500年前,这片区域不仅不是沙漠,而且还是一个和其他平原地区相差不大的绿洲。
当时这里不仅有着人类的而活动,而且还发展出了一种被命名为“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古代游牧文化。
并且根据考古学家们对于这片地区的土层进行研究之后发现,这里在当时虽然算不上是特别肥沃的地区,但是绝对算不上是一片沙漠。
起码这里是不怎么缺降水的,不然也不会发展出“鄂尔多斯青铜文化”这样的游牧文化,毕竟游牧虽然不像农业对水的需求那么高,但是长草也是要降水的。
同时根据后来的历史文献来看,在匈奴占据着北方草原的时候,这片区域依旧是一片非常适合放牧的草场。
但是很可惜,到了唐朝的时候,这片曾经的“膏腴之地”就发生了变化,开始从曾经的草场转变为沙漠。
当时位于大唐西北的东突厥因为不敌大唐的铁骑,加上距离大唐比较近,所以便选择了投降,然后开始在这里生活。
东突厥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活之后因为不再需要和大唐打仗,所以便开始大力发展起来,当时的人们还没有什么环保的关键,这就导致东突厥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大肆放牧,造成了这里严重的水土流失。
开了一个头之后,原本的草场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变成沙漠,之后的历朝历代,毛乌素沙漠都在以一个十分稳定的速度不断的扩大。
尤其是在明末清初这段时间,受到小冰河期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降水都在减少,这就导致这里的荒漠化速度更快了,最终导致毛乌素沙漠成长成为了后来的庞然大物。
不仅如此,之后的清政府也因为不懂得维护环境的道理,下令派遣了大量的人口在这片区域附近进行垦荒。
原本这里的土地就算不上肥沃,现在又经历了这一次垦荒,导致这片区域的水土流失更加严重了,同时也为土地荒漠化增加了基础。
【绝境变绝景】
不过还好在这片沙漠形成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满打满算也就一千年左右的时间,根基并不算是牢固。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几十年之内展现出如此大的成果,毕竟同时期进行防风固沙的地方当中,就要数这里的成果最为显著了。
毫无疑问,现在的毛乌素沙漠只要能够继续保持着这样的发展的话,那么这里早晚有一天会回到唐朝之前的样子。
到时候榆林市或许不会搬回这里,但是那些原本就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或许会陆陆续续的搬回这里,到时候这里又会呈现出一副崭新的面貌。
但是这也并不代表我们的任务就已经结束了,如果不能将现在的防风固沙工作很好的维持下去的话,我们这么多年所做出的努力,很有可能会有朝一日毁于一旦。
一方面是因为这里会变成绿洲,基本上都是靠的人为的努力,如果失去了治沙人的工作,这里恐怕马上就会重新荒漠化。
同时我们北边邻国蒙古的荒漠化也非常严重,即便是我们彻底的将毛乌素沙漠消灭,蒙古的沙漠也有可能会对这里产生影响,造成国内的荒漠化。
不管怎么样,防风固沙都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并且为之奋斗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