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持续下降数据背后的原因既扎心又无奈。
来自《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的一组数据显示年轻人对婚恋和生育的态度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
初婚年龄从20世纪80年代的22岁推迟到了2020年的26.3岁,初育年龄推迟到了27.2岁。
平均打算生育子女的数量从2017年的1.73个下降到2021年的1.64个
年轻一代的“90”后“0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的数量更是分别降低到1.54个和1.48个。
女性现有的子女数从2019年的1,.63个下降到1.19个。
女性终身无孩率从2015年到2020年,短短的五年时间就从2.1快速上升到接近10%。
看到这组数据时内心五味杂陈,不知道该如何评。
作为一名70后,身边同龄人的儿女基本已经在27、28岁左右,已经到了娶妻嫁人的年纪,可是结婚的孩子竟然在少数,更不用说生孩子这事。
而70后的父母对于子女婚恋的态度更多的是包容和接受。
很多人说:只要孩子觉得生活幸福,结婚与否、生不生孩子我都能接受。年轻人的生活他们自己说了算吧
父母不催婚、不催生的态度让儿女们没有了精神负担,加上70后的下一代基本上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的经济条件让孩子们生活条件比较优渥,习惯了独享父母“恩宠”的年轻人更愿意一个人享受生活。
以前,为了爱情,女人可以为了一个男人“洗手作羹汤”,如今社会中,男人和女人要承担相同的职场竞争,回家后男人可以“葛优躺”,女人要照顾孩子、做家务、还被要求孝顺公婆。
现在的女孩子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有房有车,如果仅凭着一份“爱情”,是远远没有勇气踏进婚姻这座“围城”的。
原本婚前可以自由自在的消费、自由自在的旅游,婚后却要被经济处处掣肘,还要被孩子和家务占据所有的业余时间,尤其是还要忍受丈夫的各种不良习气,甚至是婆家的各种刁难。
在这种情况下,高知女性更多的选择了自由的的单身生活。
尤其是四川的那份生育政策发布后,身边大多数的女性反应就是:如果真的这样,还要婚姻做什么?为什么要去伺候外姓旁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付出自己的年轻和青春,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用爱情的名义拴在婚姻里,用一生的时间去还每月的房贷和车贷,不愿意把精力消耗在打理家务、生儿育女的琐事中,也不愿意被婆媳关系、翁婿关系束缚。
生活,很多时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们更多的愿意遵从本心的生活,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包容度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更是不会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生活,本就是属于自己,就像脚上的鞋子,合不合脚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只不过看到了一个表现而已。
现在高昂的生活成本也是年轻人不愿走进婚姻的重要原因。
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房价掏空了普通人一生的积蓄,年轻人还要每月背负几千的房贷,每天一睁眼时候想想到的不是生活如此美好,而是还有房贷和车贷。
子女的教育、父母的养老、职场的竞争压力无一不让年轻人身心俱疲,花前月下固然美,柴米油盐的鸡毛蒜皮也让人望而却步。
人生不过短短的3万天,让自己顺心舒坦才是最重要的,别人嘴里和眼里的生活就像天上的云,不充饥不保暖,管它作甚?
尤其延迟退休一旦实行,一个人如果念到本科毕业22岁,以最快的速度在24岁成为母亲,等到儿女65岁毕业,母亲已经89岁高龄,想要依靠儿女养老基本就是奢望,一旦健康出现问题唯一的去处就是养老院。
我们的儿女如果在24岁成为母亲,我们的孙辈只能依靠保姆,因为他们的爷爷奶奶们孩子职场拼搏,直到孙辈们18岁时他们的外婆或者奶奶才能退休。
或许,生活总要不断变化,可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任谁也逃不过,这也是很多年轻人更愿意享受“只恋不婚”的原因吧。
如果你的儿女选择“只恋不婚”,你能做到心平气和的接受他们的选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