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盒子,均价从39元~99元不等,里面装着12种不同款式造型的玩偶之一,你无法预知自己抽中的哪一款,也无法预知打开盒子之后是惊喜还是失望,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所造的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却让许多人沉迷其中,上至儿童、下至成年人。
在众多消费者眼中,盲盒是一种具有“上瘾性”的产品,为了能够抽中自己喜爱的款式或凑齐一个系列,玩家们往往会一次又一次地“砸钱”。那盲盒究竟是“小爱好”还是“智商税”?“盲盒经济”背后又藏着怎样的隐忧?下面就来看看盲盒是什么东西?买盲盒的人是不是弱智?
盲盒是什么?
盲盒指的是一种外包装没有对内部的东西进行标注的盒子,只有购买打开之后才能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因此,盲盒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很多小孩和部分成人会比较喜欢。
盲盒的来源?
盲盒最初来自于动漫,许多制造商会将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设计师单独设计的玩偶装进盲盒中进行售卖。盲盒里的东西有等价的,也有与价格不对等的,这需要看一定的运气。
11日,被称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玛特港股上市首日高开超100%,在引发众人关注的同时,也有人称,背后离不开众多盲盒玩家贡献的真金白银。
盲盒的名称来源于外观包装没有标注里面有什么东西,没打开之前永远不知道装的是什么,至于喜欢买盲盒的人群多在30岁以内。
虽然目前网络上显示的数据说95~00后是主要购买人群,女性用户占68%以上,但实际上盲盒价格不高,又是玩偶,造型独特,然后每次都是未知数,用好奇心+走心来刺激消费,所以儿童应该更喜欢这些小玩具。
盲盒的单价在30~60这个区间,一个系列在一千多左右,最让人上瘾的是买盲盒相当于“不确定性消费”,你有可能买到价值与价格不符合的东西,有点博运气的成分,正因这样,所以才刺激。
其实也迎合了人性:大家都喜欢以小博大,保证能更好地刺激年轻人消费,毕竟明码标价的东西很难令人想多次购买。
如果统一售价是几十块一个,大家想买就有,没有稀缺性和不稳定性,也许就不会那么火了,毕竟人性嘛。
玩家是交“智商税”吗?
璞小姐说,现在她已经将重复的盲盒都送给了朋友或其他玩家,只有在特别的情况下才会购买新的盲盒。对于“浪费钱”“交智商税”的说法,她也有自己的看法:“我在玩盲盒的大多数时候,还是开心的,比如刚好抽到想抽的招财猫,虽然自己并没有发财,但那种吉利的寓意也会让自己开心很久。”
璞小姐看来,大多数人都愿意为自己的爱好买单,而盲盒也是其中的一种爱好。之所以会遭到一些非议,可能是因为盲盒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而IP价值、幸运成分等外因给它赋予了太多的额外价值,因此有时也不容易被人理解。
她认为,盲盒就和所有的兴趣爱好一样,只要其存在一天,就会有玩家不断的“入坑”“退坑”。读者朋友们,对于盲盒,你选择“入坑”还是“退坑”呢?
观点
别盲目消费适度娱乐就好
尽管用自己的钱买盲盒寻找快乐的行为无可厚非,但当其以来势汹汹之势逐渐变成一个社会话题时,仍值得我们思考。
生理学上用多巴胺和内啡肽解释人感到愉悦和成功的原因,盲盒因其不确定性和惊喜感,让拆盒时的激素分泌格外旺盛,而这种快感加以“成套”的营销模式,更充满了令人着迷的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乐此不疲。我们有必要提醒的是:玩盲盒可以,但别盲目消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适度娱乐就好,沉溺其中恐怕失多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