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i人和e人?
这种说法源于在年轻群体中火起来的“MBTI人格测试”,“i”代表Intraversion(内倾型),“e”则代表Extraversion(外倾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向和外向了。
MBTI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由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在70多年前构建。认真说来,根据MBTI测试所得到的人格分型远非这么简单,而是有16种人格分型。它们根据四组维度进行定义:除了i和e这一组,还有感觉(Sensing)/直觉(Intuition)、思考(Thinking)/感情(Feeling)、判断(Judging)/观察(Perceiving)。这些因素反映了人们在收集信息、作出决定以及处理问题时的不同方式。
心理学家提醒说,我们热衷于给自己的性格贴上e人或i人的标签,或许可以归因为“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巴纳姆效应”指的是一种个人验证谬误(fallacy of personal validation),也就是如果我们用一些笼统宽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特别是给予高度评价),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并认为这准确地描述了自己。这种效应也解释了占星术(astrology)和算命(fortune-telling)的魅力为何经久不衰。
事实上,韩国《中央日报》网站就评价说,MBTI是“火爆的21世纪的算卦”。更有很多年轻人把它应用在社交场合:“之前的聊天破冰话题是问星座,现在改问MBTI了。”
为何i人和e人的话题如此风靡?原因可能是多层面的:一是生活节奏加快的需要。《中央日报》采访的心理学专家称,这与人们渴望更高效、节奏更快的恋爱和求职体验有关,“只有提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适合哪种类型,才是最有效率的”。
另一个原因则是人们内在的需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贾梅·德林杰博士表示:“我们从根本上渴望了解自己和他人,并经常以标签的形式寻求这种理解。这些标签培养对同标签群体的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ness)。”
面对如此复杂的人类群体,16型人格无疑是一种脸谱化的分类方法。事实上,MBTI官网建议把16型人格视作有16间房的屋子:“你的类型偏好代表了你最喜欢的房间,在那里你觉得最自然、最舒服。因此你可能最常留在那里。但有时你需要去另一个房间才能更好地沟通、解决问题或处理任务……所有房间都是平等的,都有其自己的价值、优势和挑战。”
所以,i人也好,e人也罢,重要的是别把自己“锁”在某个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