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代表着什么意思?冬至是几月几日2023?农谚说:“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今年的冬季虽然偏暖,但是这几天寒潮来了,全国各地也迎来了大降温。
特别是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普遍迎来了2023年冬季的第一次雪,而且和往年不同,这次是鹅毛大雪,导致一些学校都纷纷停课了。其实在南方,降温幅度更大,好些地方降温幅度达到十几度,真的是一夜入冬啊!
其实也不足为奇,因为马上就要迎来冬至节气了,这可是2023年的最后一个节气了。而今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农历的冬月初十日。所以,大家明白了吧,现在为什么开始冷起来了吧。
也是由于冬至节气临近了,一些老人却说了:“冬至现三象,必定生灾祸”,那这三象是什么呢?又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现三象,必定生灾祸”,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也难怪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冬至节气,就是最先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当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交冬至,而这天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对于北半球各地来说,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所以在古代冬至也叫日南至,并且它还是四时八节之一,也就有了冬节、亚岁等叫法,民间“冬至大如年”也是由此而来的,由此可见冬至节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在冬至节气当天,如果出现了三种迹象之一,那就不是好兆头,预示着后面会有不好的天气现象发生,甚至会影响到第二年粮食的收成。那么,这三种现象是什么呢?
一、冬至节气不冷反而暖和。
前面也说了,“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后面就是小寒、大寒了,而且进入冬至节气以后就要开始数九了,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要到了。
可如果在冬至节气当天还比较的暖和,那肯定是非常反常的。往往就预示着未来的天气将会比较暖和,这就是灾难的一种预兆。
因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冬季是寒冷的季节,是万物休养生息的时期,特别是冬至以后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如果冬至不冷,就意味着冬季的寒气不足,这往往就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当年的冬季冷得迟,甚至可能会推迟到第二年的开春以后。
然而,冬季暖和的天气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这样会导致病虫害的滋生和繁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此外,冬至节气暖和往往也预兆着第二年容易出现一些极端的天气,比如开春后下暴雪、冰雹,或者是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这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种灾难。
在民间就有“冬至暖,烤火到小满”、“冬至不结冰,立春冻死人”、“冬至暖,冷到三月里;冬至冷,明春花开早”等说法,这都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为后人提供了参考。
二、冬至打雷
在古代最忌讳的就是冬季打雷了,因为古人认为雷是很特殊的一种天气现象,是老天爷在发怒了,尤其是冬季打雷,往往都会有不好的预兆。
在民间就有“冬月打雷黄土堆,腊月打雷刀兵动”,或者是“冬至鸣雷,百日寒”,以及“冬至雷,倒春寒”等说法。
意思是说冬至节气打雷,往往预示着后面的天气会非常的寒冷,在我家乡则有“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说法,说的冬至节气打雷了,冬天寒冷到会冻死大量的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如果冬至打雷,就意味着阴阳不调,天地不合,这会引起天气的异常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可能会出现干旱、洪涝、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从而影响农民的收成和生活。
不过这种说法,专家说了是没有依据的,不过冬季打雷往往会带来降温,尤其是下雪打雷的话,就会有更大的雪,这也叫“雷打雪”,即冬季打雷往往会迎来降温、降雪,或者是冰雹。
三、冬至刮大风
意思是说,如果在冬至这一天刮起了大风,这对于农民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老祖宗也传下来了不少这方面的谚语,比如“冬至时节刮大风,来年收成一场空”。
说的是如果冬至节气当天突然刮起了大风,那么到了第二年庄稼的收成会是一场空,也就是说第二年的粮食收成不会太好。
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说法,甚至对所刮风不同,也有不同的预兆,比如“冬至西南百日阴,半晴半阴到清明”、“冬至南风短,来年多干旱”、“冬至东风雪满天,冬至南风干半年”。
另外在古籍《月令采奇》中也记载了:冬至日,风从南来,名为虚贼;犯则多病、伤人。说的是冬至节气如果刮南方,那么人就容易生病。
老辈人的说法是因为冬至刮大风,会把有雨的云彩刮走,从而导致冬至无雪可下,并且这样的冬季比较干燥。干燥的冬季,风又大的话,老弱病残真的很容易感冒生病的。
在古代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穷苦人家生病了全靠硬挺着,所以一些很少的感冒也会夺人性命,所以古人把这也认为是不祥之兆。
综上所述,“冬至现三象,必定生灾祸”,这句谚语虽然有些夸张和不准确之处,但它却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认识和思考方式,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