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每年都是4月5号吗为什么

清明节每年都是4月5号吗为什么

4月5日,迎来一年一度清明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八风”即八方来风,古代历书所说的“清明风”是来自东南方,东南方即《周易》所说的巽方。《周易》又有万物“齐乎巽”之语,“齐”即“洁齐”之意,农历三月一到,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这就是“清明”得名的来由。

在这个时节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中国人自古就有祭祖、踏青、郊游、蹴鞠、放风筝、打秋千、戴柳、射柳等习俗。在古人的诗歌、绘画里,勾勒了一幅幅生动的清明图景。

这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既寄托着人们慎终追远的情感,又承载了春日萌动的生机。

清明节每年都是4月5号吗为什么

元·王振鹏《驭马踏青图》中表现骑马踏青的场景。

清明节·溯源

融合多个古老节日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

融合寒食节和上巳节

古时的清明节,是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内容的一个节日。

寒食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史载,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当年避难逃亡在外地,随行的侍从介子推对他忠心耿耿,令重耳感动不已。后来晋文公回国即位后,论功行赏,却偏偏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也不争利禄,带着老母亲隐居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带众大臣前往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想出山,带着老母藏了起来。晋文公听从大臣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希望能逼出介子推。但大火熄灭后,却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抱着枯柳罹难。晋文公十分悲痛,为纪念介子推,他下令介子推的忌日不得焚火煮食,只吃寒食。这也就有了寒食节。所以寒食节的内涵,意在感恩和表彰忠臣,本来只在晋国才有,因其意义为天下大众所认同,在秦汉以后保留了下来。

古代扫墓祭祖,有春祭也有秋祭,春祭多在清明前后,时间并不固定。因寒食节距清明节很近,很多人也在此期间扫墓。唐开元二十年,唐玄宗诏令天下“寒食上墓”,算是正式从“法定”意义上确定了祭扫的时间,后来逐渐演变成清明节扫墓。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一起放假,以后历代每逢清明节都有公共假期。因此清明节实际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慎终追远,缅怀先人,体现孝道;二是饮水思源,感恩感念。

清明节还吸收了另一个古老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是农历三月初三,主要风俗是祓禊(临河洗浴,祈福消灾)、踏青等,时间上距离清明节也很近。因为清明祭扫多在郊外,扫墓之时往往伴以洗浴、踏青、宴饮、曲水流觞等休闲活动,蹴鞠、放风筝等体育项目,也常常植树以纪念先人。大家在缅怀祖先之余,洗涤污秽,祈福迎祥,顺便享受明媚的春光,梳理心情。

插柳、戴柳有其特殊含义

因晋文公有折柳枝以寄哀思之举,后人便也在扫墓时常携柳枝。同时传统医学观念认为柳树有辟邪祛病之效,如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认为,柳絮、柳皮、柳根、柳枝、柳叶均可入药,可治黄疸、溃痈等疾病;晋人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也认为:“治卒得恶疮,不可名识者,及面上恶疮。柳叶或皮,水煮汁,入少盐频洗之。”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三月三日,(唐中宗)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

至唐宋时期,三节合一,插柳、戴柳之风更加盛行。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吴自牧的《梦粱录》等,均记载了清明节“家家杨柳插门”的习俗。

青青杨柳,是春天的信号,也是青春的象征。插柳、戴柳之风演变至明、清时期,又增加了一些含义。据清人顾禄的《清嘉录》记载,在江苏吴地一带,每逢清明日,“满街叫卖杨柳,人家买之,插于门上。”古民谚也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之说。而古代女子及笄上头,也即举行成人礼,多在清明节期间,束发插笄后,再插上柳枝或戴上柳圈,洋溢着青春气息。

传统风俗有科学道理

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说,清明的一系列传统风俗有着相当的科学道理。春天万物复苏,草木萌动。清明节期间阳光的直射位置继续向北纬地区移动,北温带地区白昼逐渐变长,黑夜相应缩短,天气逐渐回暖,自然界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景物鲜明,天地间生机旺盛,更容易激发人们振奋向前的豪情,不易被哀伤的情绪所困扰。所谓“三阳开泰”,说的就是这个时候。直到今天,当我们看到清明之前人们从五湖四海返乡,在故土中追念故人,也一定会被这个节日那种凝聚族群、放眼未来的强大感召力所打动吧。

清明节每年都是4月5号吗为什么

杨柳

清明节·节气

清明节的日期为何不固定

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法定节日的只有清明节。以节气而论,它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而作为节日来说,“清明节”则仅指“清明”这一天。

自清代开始,我国采用“定气法”确定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一年的时间,以春分点为黄经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就是一个节气或中气。清明节是春分后下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那一刻,就是踏入清明节的准确时间。今年清明节的交节时间是4月5日上午9时12分52秒,此后15天后均属清明的节期。

传统节日基本都按农历计算,如春节是正月初一、中秋节是八月十五、端午节是五月初五,这些节日在农历里都有固定的日期。但清明节在农历里的日期变化很大,如今年是闰二月十五,去年又是在三月初五,明年呢,是在二月廿六,谈不上有什么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我国的农历为阴阳合历,以月相变化的周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根据制定。历月的平均值约等于一个朔望月,平年为12个月,闰年则为13个月,平年与闰年日数相差甚大。如果不以月历为标准确定节日日期,变化就会很大,清明节就是如此。

按公历计算,清明节的时间基本都在每年4月的4、5、6日。为什么也不能固定时间呢?原因是一个回归年的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而公历历法的一年长度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天。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为0.9688天,将近一天的时间。正因如此,节气的特定时刻也要每年“顺延”0.2422天。为对这一“误差”进行修正,公历历法采用闰年的办法,每隔4年,就多出2月29日这一天。若“顺延”的结果使得某节气的时刻越过晚上12点至次日,或因闰年而提前到前一日,都会使节气的日期改变,但日期差异只会在3天内。所以公历中的清明节,有时是4月4日,有时是5日,有时是6日。

自20世纪以来,清明节的日期一直是在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其中:1900年至1943年,清明节日期为4月5日或6日;1944年至1975年,清明节日期均为4月5日;1976年至2007年,当2月有29日,清明节就在4月4日,其他年份则在4月5日;从2008年开始后的数十年中,凡逢闰年以及下一年的清明节,均在4月4日,其他年份则在4月5日,每隔两年变一次,如2020年和2021年、2024年和2025年,清明节日期都是在4月4日;2022年和2023年,清明节则在4月5日。

清明节·诗词

寄托思念情怀与春日浪漫

中国人对清明的感情非常深,许多文学作品都以之为对象,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词句。

最著名的、几乎妇孺皆知的清明主题诗歌,应该算是唐代杜牧的《清明》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将清明的时令气息与旅人的心情描写得浑然一体,又朗朗上口,老少咸宜,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不同于杜牧,宋代程颢《郊行即事》中描写的清明时节的风光则是一派欢乐气息:“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绿野、碧山、杨柳、风花……将春日的美景描写得如在眼前。

顾太清是清代女词人,清明节的前一天,她与丈夫奕绘一道从古寺中移来一株海棠,种在自家庭院里,随即写下了这首《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有人因而感慨,世间最难得的,就是夫妻二人同心协力,有共同的兴趣和心情共度每一天的悠然时光。

唐代刘长卿的《清明后登城眺望》则蕴含着浓烈的历史感:“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一个清明节,寄托了古人多少情怀!

清明节·游春

踏青郊游体育健身登山养生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正是春游踏青赏花时。

清明节兼具了祭祖扫墓、慎终追远与踏青郊游、亲近自然两大内涵,充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

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姹紫嫣红的花、清新自然的树……正是春游的好时机。

清明节每年都是4月5号吗为什么

清明踏青到了唐朝已成为一种时尚。《虢国夫人游春图》表现游春主题。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有趣的是,相对现代人的踏青赏花拍照发朋友圈来说,古人的春游“戏”更多,不仅有现代人常进行的放风筝、植树、踢球等体育项目,还有围地赏花等风雅活动。在主题方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恋爱大型见面会,精英学术交流论坛、驴友自助游、女子足球会……

《诗经》就记录了当时许多春游的情景。比如《国风·郑风》里的《出其东门》,起首便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明媚春光里美女如云。孔子和弟子也喜欢春游,《论语·先进》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唱着歌儿沐浴在春风里,何等舒心畅怀、自由自在!

蹴鞠,春游的传统项目

杜甫《清明》诗云:“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这说明在唐朝时蹴鞠就是清明习俗之一。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描绘了踢球的技艺。

陆游《春晚感事》云:“寒食梁州十万家,蹴鞠秋千尚豪华。”可见在宋代“寒食蹴鞠”民俗活动的广泛性。

“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从周密《武林旧事》不难看出,宋代清明踏青之俗更盛。不少名画都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人们在清明节郊游的情景。不过,虽然扫墓祭祀成为主题,但宋代春游内容开始多元,春游更为动态,比如开展体育健身,蹴鞠就成为春游的一个传统项目。

清明节每年都是4月5号吗为什么

北宋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卷》(局部)表现儿童蹴鞠的场景。

荡秋千、放风筝自古流行

除了踢球外,荡秋千、放风筝也成为清明时节人们春游最喜欢的项目。清代诗人高鼎《村居》诗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就是生动的描绘。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春瑦纸鸢图》就描绘了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

清明节每年都是4月5号吗为什么

《月曼清游图册》描绘杨柳下秋千的情景。

登山养生增强体质除“湿困”

对现代人来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踏青对身体也有好处。从养生的角度说,所谓“动则生阳”,春季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随着仲春的到来,气候渐暖,人体阳气也由内向外透达。清明期间的踏青活动,正有利于助长体内的阳气生发,促进气血的运行。

此时已入仲春,春暖花开,春意盎然,踏青登山可活动筋骨、增强体质。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适当的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同时,气的运行顺畅,又能促进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物的排泄,减少当前梅雨季节湿气在体内的积聚,从而减轻体倦、身重、肢体酸楚等湿困症状。

需注意的是,春季运动不宜过剧过大,特别是踏青登山应量力而行,以免运动过度,汗出过多,气随汗泄,反而耗伤身体。

清明节·民俗

粤语“行清”与踏青不同

各地清明节俗各具特色

“不同于大部分来自阴历的传统节日,清明以阳历为依据,标志着农耕活动的开始。”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广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饶原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清明节可以说是一个“复合型节日”,保存着寒食节、上巳节、植树节不少节俗,从文化意义上讲是一个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缅怀先贤、缅怀先人的节日,大家可以在这个节日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各处乡村各处例。”饶原生告诉记者,清明从农耕活动的节气发展为祭祀先人的节日,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广东各地清明节俗各具特色。

在广州,每逢清明节,人们拖儿携女,带着简便的祭品前往拜祭祖先,即清明扫墓(俗称“拜山”“行清”)。祭拜的贡品,除传统的金猪(炭烧乳猪)、烧肉外,还用柑、橙、蔗等水果,以及包子、蛋糕等,茶和酒也是必备的。拜祭仪式各乡大同小异。拜祭完毕,仪式做足之外,大家族还聚在一起,共享时令的菜肴。饶原生表示,粤语所说的“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约定时间齐齐去扫墓祭祖,而“行正清”则是指在清明节当天扫墓、祭拜祖先。

饶原生表示,在广州,一般从公历3月下旬开始便有人扫墓,此时一般是“拜新山”——俗云“新山不过社”,即拜新山必须在清明的“社日”前完成。如今,人们已不迷信过去“应清”等传统习惯,认为纪念先人,全凭心诚,哪一天并不重要,只要大家有空就行。为避免交通拥挤,广州人祭祖一般都选择清明前后的周末去拜祭,这样错开高峰期更便于行动。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在广府地区,每逢清明时节,人们还会在房前屋后遍插柳枝,相传源于晋文公怀念介子推的传说。在粤西,许多家族会在清明期间手持火把扫墓,扫墓以后还要将火把带回家中,寓意“薪火相传”。在东莞一带,则有清明节买把油纸扇(俗称“清明扇”)的习俗,意指扫除污秽。

如今,清明节不但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习惯的最好说明,也成为阖家团圆的日子。即使是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侨、华人,都会在这个时节不约而同回到故乡寻根溯源。饶原生说:“所有有着相同血缘关系的人齐聚一堂,足见这个节日的号召力一点也不亚于春节。因为无论华人走到哪里,这个节日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根。”

清明节·美食

人间烟火味传递对先人的思念

在岭南地区,广府人家“祭之以礼”,遵循着时令饮食文化。

“不时不食”,饶原生表示,广州人根据节气时令变化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饮食架构,不光是清明,二十四节气都有很多时令“必吃美食”,如清明荞、清明虾、甘蔗、艾糍为主的清明饮食文化。

炭烧乳猪“人人有份”

清明节祭祖,离不开一只“红皮赤壮”的炭烧乳猪。祭祖传统习俗中,炭烧乳猪除了彰显祭奠仪式的隆重和表达对先人尊重之意,还含有祈福健康、人丁兴旺的祝愿。“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是流行于广府地区的一句俗语,“以前,祭祖之后,德高望重的老人负责将肉平均分给各家各户,表示福荫及庇护已由祖先带到各家”。

清明虾正是最鲜美的时候

广东人尤其是珠三角一带居民在清明节有吃甘蔗和清明虾的习俗,还有肥嫩鲜美的清明鹅、清明螺、清明荞……“清明虾正是最鲜美的时候,会吃的广东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一时期的鲜味”。

“甘蔗旁生,以衍宗枝”

清明蔗是这个时节的热门食品,吃清明蔗还是拜山祭祖的“指定动作”。在岭南,凡参与“行清”的大人小孩都会吃上一节清清脆脆的清明甘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广州人习惯在清明节将蔗的两端斩成尖峰状,取义“甘蔗旁生,以衍宗枝”之义。如今为了便于携带,人们还是把甘蔗砍成一节节的小段。

此时吃鹅胜过山珍海味

清明前后的鹅比过年时的老鹅个子小,但因为开春以来草先于其他树木抽芽、长叶,所以这个时候的鹅食过青草后会长得特别肥美,因此有“清明前后吃鹅会胜过一切山珍海味”的说法。

“清明螺,肥似鹅”

清明前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丰满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亦可拌、可醉、可糟、可炝。

荞菜又叫“思亲菜”

荞菜在清明时节上市,故又叫清明菜,具有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虽然在很多人的眼里,它长得既像葱,又像蒜,但只要摆放在市场上,老广们往往一眼便能辨认挑选出来。“荞”在粤语里的谐音是“轿”,寓意着先人坐轿西去,免受乍暖还寒之苦,所以荞菜还被叫作“思亲菜”,是祭拜祖先的食品之一。荞菜炒烧肉是一道广式传统佳肴,荞菜和烧肉同炒三五分钟,便香气十足。

艾糍、青团传递思念之情

将打碎的艾叶和糯米粉混合一起煮熟,制作出来的艾糍香气袭人,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与之相似的是来自江南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团,软糯香甜的青团目前也吸引很多广州人尤其是年轻人“尝鲜”。其实,吃青团是古时传下的习俗,艾糍和青团两种食品流传至今,取材上略有不同,但作为清明节的应节食品,其本义都是对家乡、对祖先的一种特别的思念和敬意。

清明节每年都是4月5号吗为什么

艾糍、青团传递思念之情。

此外,广东人过清明的传统美食也品种繁多:清明食薄饼的习俗在潮汕地区盛行,韶关客家人则用新鲜艾叶、糯米、白糖制作“清明粄”,肇庆广宁则有清明吃粽子的习俗,因为“粽子”谐音“众子”,寓意人丁兴旺。

饶原生认为,这些传统美食带来的人间烟火味传递对先人的思念之情,让更多人知道尽孝和珍惜眼前人的意义所在。

诗词里的清明

人间四月,万物清明。自古文人都会在清明时节感慨人生,提炼人生。今天,当我们读起这些诗词,不仅感怀岁月涟漪、人生如寄,更觉时光宝贵,须珍惜当下。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

宋·欧阳修

欲过清明烟雨细。

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

梁燕语多惊晓睡。

银屏一半堆香被。

新岁风光如旧岁。

所恨征轮,渐渐程迢递。

纵有远情难写寄。

何妨解有相思泪。

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

宋·苏轼

深深庭院清明过。

桃李初红破。

柳丝搭在玉阑干。

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

晚晴台榭增明媚。

已拼花前醉。

更阑人静月侵廊。

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axinbiji.com/7935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12月 15日 上午8:35
下一篇 2023年 12月 15日 上午8:37

猜你喜欢

  • 病娇常说的口头禅是什么?病娇始祖是谁

    病娇常说的口头禅是什么?病娇始祖是谁?荒木飞吕彦老师在《JOJO的奇妙冒险》中刻画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我认为日本动漫中的病娇始祖也是他创造出来的,在当时病娇这个词还并未有出现…

    2023年 10月 10日
    213
  • 美人心计慎儿怎么死的?刘恒为什么要宠幸慎儿

    美人心计慎儿怎么死的?刘恒为什么要宠幸慎儿?《美人心计》中慎儿是被刘恒宠幸而死的。慎儿本是吕后派到代国的细作,但她却得到了刘恒的宠幸,还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但窦漪房却是刘恒的结发妻…

    2023年 5月 14日
    333
  • 螳臂当车下一句是什么?螳臂当车意思解释

    螳臂当车下一句是什么?螳臂当车意思解释,螳臂当车这个成语,指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近义词为自不量力,蚍蜉撼树。 齐后庄公 但是在历史上也有…

    2023年 10月 21日
    169
  • 夫妻长期异地生活会造成什么危害

    一、短期不好说,在这个爱情的快餐时代,夫妻长期异地,男人很少受得住,真得会出轨,女人忍个三五年,要么也出轨,要么离婚走人,跟多的人在等待对方给自己一个说法。 二、分开时间长了,每天…

    网站随笔 2022年 10月 21日
    327
  • 真的有孟婆汤吗?奈何桥孟婆汤是什么意思

    真的有孟婆汤吗?奈何桥孟婆汤是什么意思?民间有个说法,人去世以后,灵魂就会离开肉体,先是经过鬼门关,然后踏上黄泉路,黄泉路的尽头是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河流名叫忘川河。连接河两岸的是…

    2023年 11月 10日
    236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