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总观点是:时代不同,不可误导学生不看书,但确实不必功利性读书!
近日,脱口秀演员、编剧、策划人、作家李诞发表公开言论表示,孔子之所以拥有智慧,并非因为他看的书多,而是因为他能将所学结合实践。这固然没有直接毛病。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时代不同,对于读书的态度和方式也应有所调整。
孔子所处的时代知识积累不像今天,通俗的讲,也不是想看什么书都能看什么书,不是有很多书可以看都看不完。那个时代的人们知识就是从实践中不断积累,而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家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子作为大思想家,他从实践中不断的体悟而同时不断地进行知识生产,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但是,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类的知识积累已经是爆炸式的,几何倍增式的。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不可能每一样都去重复着前人的实践,而更多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所以,李诞说读书要结合实践,这是没有错的,但孔子不是今天的读书人,我们用孔子的方式是无法去理解今天的知识体系和完成知识积累的。今天的人们,知识,太开放,碎片化,系统读书的人已经很少了。李诞的言论,初衷可能是好的,但现在年轻人可能会因为名人的效应而放弃多读书,为自己不读书找一个舒坦躺平的理由。这也是我认为“不能因为李诞的言论而误导学生不看书”的顾虑之处。因此,李诞可能会承担“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道义。
当然,李诞说的不错,读书过程中,应该避免过于功利的心态。很多人读书总是希望立即得到回报,比如提高成绩、升职加薪等。这种功利性读书心态往往会失去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使读书变得枯燥乏味。最终确实如李诞所说,多读一两本书也没有什么多大作用,少读一两本书也没有什么问题。除了工具书是要拿来用的,其他的书要在不断的读的过程中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李诞言论可能会带来年轻人不想读书而且心安理得的效应。毕竟现在时代和孔子所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而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孔子,而大多人只是一般的需要接受知识的人。但李诞的观点也有其道理,在读书的过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提升,不要过于功利,要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