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关死的情况下在车里睡一晚,一般来说是不会缺氧的,睡一觉不会憋死。要是憋死了,我就不在这了。毕竟我在车里睡觉的次数太多了,要缺氧早就芭比q了。
以前刚结婚那会,二个人都不习惯,磨合起来磕磕碰碰,吵架是常有的事。吵到最后为了躲闲,我就去车里睡觉。为此,我在车里备了瑜伽垫,小枕头,睡觉。冬天躲车里睡觉的时候,我都会把车窗全部关起来。这样既安全,还能隔绝噪音,睡起来更加舒服。这样子睡一夜,除了睡的没有床舒服外,并没有出现因为缺氧被憋醒,或者一睡不醒的情况。
还有夏天去钓鱼的时候,白天太热不钓,等傍晚凉快下来开始钓,钓到十一二点收杆子回家。有时间为了五点钟起来钓早口,也会选择在车里睡觉。夏天的时候,停在水边比较凉快,蚊子又多,荒郊野外也不安全,也会关了车窗睡觉。这样子睡一夜,也没啥问题,不会缺氧。
总的来的,我用无数次亲身试验证明了,车窗紧闭在车里睡觉,是不会缺氧的。但凡觉得车窗紧闭睡车里会缺氧的,都错误的认为车一旦关上窗户,就是完全密封不透气的,没有新鲜空气补充,呼吸不停呼出二氧化碳,难免缺氧。而事实,不是这样的。
汽车关闭门窗后,并不是密封的,不会缺氧
汽车关闭门窗后,是没法做到全部密封,完全不透气的。关于这点,就要提到汽车的通风系统中的外循环跟内循环了。
当车子处于外循环状态,车内与外界空气是互通的,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进入,让车内的氧气含量达到平均值。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汽车开启外循环后车内会出风的地方。哪怕停车时没开启风扇吹风,空气也会自然涌入车内,只是没有速度,感觉不出来罢了。
其进风口,一般布置在发动机舱内,只需要一个很小的进气口,就能满足车内的空气需求。
除了进气口,汽车当然还有出气口,一般位于后备箱位置。这样子才能让车内外的气压达到平衡,不至于因为车内气压升高感到难受。有了进气口跟出气口,在开启外循环的情况下,车外的空气一直在进入车内,有新鲜空气补充,是不会缺氧的。
当车子处于内循环状态时,进气口关闭。出风口由于车内,车外的气压处于平衡状态,不像外循环那样因为车内一直进气,导致车内气压略高于车外,将出气孔顶开,所以出气口也是处于关闭状态。这时候,车内外空气不再流通。
这样子看似会因为空气不流通而缺氧,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原因很简单,汽车不是完全密封的,到处就有交换空气的缝隙。
比如门内饰板,装有玻璃和升降器,一旦下雨必定漏雨水。既然能过水,肯定能过空气。比如车门缝隙,虽然有橡胶圈阻拦,但是开车时会漏风,说明不是完全封闭的了。比如天窗,天窗都装有导轨,雨槽疏水,也不是完全隔绝空气的。总之,看似密不透风的汽车,到处都是缝隙,哪怕内循环也是无法隔绝空气进入的。
最主要的是,汽车工程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有用户开着内循环不换,可能被憋死的情况。为此,当车内二氧化碳增多,车内车外气压不一致时,会通过通风口自动泄压,免得人活活憋死在车内。
总的来说,人在关闭了车窗的车里睡觉是不会缺氧的。哪怕轻微缺氧,也不会危及生命。因为人体对空气氧气需求是一个范围值,不是稍微缺氧就会死。
当人体动脉血的氧饱和程度在95%~100%之间时,都属于正常状态;在90%~95%之间,属于轻度缺氧。;在90%以下,属于严重缺氧,需要尽快治疗。
可能有的人就要问了:你说睡在门窗紧闭的车里不会缺氧,不会被憋死,但是为什么有很多睡在车里一睡不醒的案例?
关于这点,我就要提醒各位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在门窗紧闭的车里睡觉,确实会缺氧,会一睡不起。
比如躲在车里门窗紧闭,开着冷空调或者热空调睡觉。由于汽车处于启动状态,会不断排出尾气。尾气又会随着空气扩散,进入车内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空气不大流通的密闭环境,用不了多久汽车尾气就会把车身周围的空气污染,跟随空气进入车内。
这样子可就危险了,因为尾气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它能破坏血液吸收氧的功能,使人窒息而死。
有人做过实验,把一辆2.0T的SUV开进空气不流动的车库,车内放四只小白鼠,启动发动机 。
仅仅过了3分50秒,车内的氧气含量下降到17.7%,一氧化碳升到1ppn。根据国家标准,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安全性是8ppn。19分23秒时,车内一氧化碳浓度上升至 101ppm,氧气浓度下降至16.7%。22分55秒的时候,车内的一氧化碳已经飙升到400多ppn,用来测试的小白鼠已经开始不行了。
由此可见,关闭门窗在车内缺氧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一氧化碳是元凶。
此外,有心肺基础病的人,呆在门窗密闭的车内比较危险,可能会因为车内浑浊的空气诱发疾病,后果难以预料。比如过敏性哮喘,会因为闻到某些过敏原突然发作。一旦发作呼吸急促,非常痛苦,自救能力很差。睡在车内这种单独环境,后果难以预料。
总的来说,关闭车窗在车内睡觉,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若是迫不得已,必须要在车内睡觉,切记:停车地点选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严禁停在车库,地下车库等密闭环境。
汽车发动机尽量不要启动,避免尾气进入车内。同时打开外循环,关闭内循环,留点缝隙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