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是自然里最古老的鱼类,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鱼类形体最大的一种。对于这种比较名贵的鱼种,很多人都只是听说过,真正见到的人却不多。不过随着人们对于鲟鱼价值的开发,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也有不少人开始人工养殖鲟鱼。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家庭鲟鱼怎么养?鲟鱼为什么一入缸就死?一起来看看吧。
一、鲟鱼养殖条件
1、池塘条件
池塘规格为4亩,塘底为沙质,每口塘设有独立进排水口及固定投饵点,投饵点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底,并抹光滑,面积以6-8平方米为宜,上面设有遮荫网。水源为自流山涧水,周年水温在18-24℃,且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有独立的供水,能不定期地补充新水,并可以充分地排水。
2、放养条件
放养前对养殖池彻底清洗,安装好拦网,并用浓度30-50毫克/米3高锤酸饵溶液进行消毒,消毒后清洗池子,放水待放苗。选择元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体长为10-15厘米,每亩放养600-1000尾。
3、饲料条件
养定后第三天开食,喂食泥鳅小虾和鸡肉。泥鳅太大要切段改刀,以嘴大小能一下轻松吸进去的大小为主。
二、鲟鱼养殖技术
1、投喂量与投喂方法具体根据天气的情况有所变动。投饵量,前期按鱼体重的5%-7%投喂,后期按鱼体重体重的4%-5%技喂,具体可根据摄食情况而定。日投饵2-4次。每次投喂时定时、定量将饵料均匀投撒于池中。
2、水质管理水质要求清新,每天排污1次,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苗种阶段每隔7天清池1次,成鱼阶段15天清池1次,保持池内清洁及水流畅通。水位苗种阶段保持在0.3-0.4厘米,成鱼阶段为0.4-0.6厘米。水位交换苗种阶段3-4次/小时,成鱼阶段2-3次/小时。养殖期间溶氧在6.68-10.48毫克/升,pH值7.78-8.56,平均温度10.1-22.3°C为宜。
3、日常管理随时观察鱼活动及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应,每天做好天气、水温、投饵、防病及鱼类生长抽查情况记录。
三、鲟鱼常见病害的防治
1、水霉病
症状:中华鲟胸鳍基部擦伤,感染水霉菌,病原体从鱼体伤口侵入,寄生在表皮。病鱼开始在体表、鳍、鼻孔周围以及腮盖上出现小的白色斑点。严重的呈现出肉眼可见的白色或黄色棉絮状,寄生处皮肤开始肿胀、发炎和坏死。病鱼呆滞、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无力,不日死亡。该病流行于春秋冬季节,水温较低时期,危害各个生长阶段的中华鲟。
预防与治疗:(1)清除鱼池内容易刮伤鱼体的固体物,保持池底光滑。(2)做好池水消毒杀菌工作,0.03mg/L三氯异氰脲酸和100mg/L福尔马林,全池泼洒。(3)对出现病状的鱼使用制霉菌素和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
2、中华鲟细菌性烂鳃病
症状:鳃部感染病菌,鳃淤血变黑,鳃丝发炎、肿胀、溃疡,鳃上粘液增多,导致鳃部肿胀,鳃盖张开,鳃膜不能合拢,鳃丝外露,鳃小片黑色并坏死。显微镜检查不见寄生虫,解剖可见体腔壁炎症和淤血严重,肝脏、脾脏、肾脏有轻度炎症,胃和消化道没有内容物,体表正常。随着病情恶化,鱼单独游动,反应迟钝,无力,停食数日即死亡。濒死时体色暗淡,色彩消失。
预防与治疗:(1)做好池水的消毒杀菌工作,用0.03mg/L浓度的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3d,或用其它外用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伏碘等,此时进行治疗尚有效。(2)检查水处理系统是否运转正常,保持水质良好。(3)对出现典型症状的病鱼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进行药物治疗时,要不断向池水充氧,保证鱼体不缺氧,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死亡现象。充氧时还要注意预防中华细菌性烂鳃和胃充气并发症的发生。
3、中华鲟鞭毛虫性烂鳃
症状:病鱼体表正常,体色黯淡,鳃丝肿胀变黑、外露,鳃裂张开,鳃盖膜闭合不严,不吃食或食量减少。鳃有黏液,鳃丝末端暗黑,镜检看到鳃丝表面有大量鞭毛虫和黏液混合并覆盖鳃丝表面而形成“层状”结构,鳃的呼吸功能严重受损。
预防与治疗:(1)建立好的水处理系统,提供优质的水源,是预防鞭毛虫病发生的有效措施。(2)发现有鞭毛虫病发生,用80~10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调节水质、杀虫有效。(3)用100mg/L福尔马林、0.5mg/L硫酸铜和0.2mg/L硫酸亚铁,混合后,全池泼洒。
4、中华鲟车轮虫性烂鳃病及皮肤溃疡并发症
症状:鳃盖胀开,鳃丝外露、紫色、末端黑色。鳃有黏液增多,颜色异常﹐淤血,炎症,镜检看到大量黏液中有大量车轮虫,并覆盖鳃丝表面。躯干和鳍有大小不一的溃疡灶。溃疡灶随病情恶化逐渐增大,数量增多,有的患病鱼没有体表溃疡灶症状。凡体表出现溃疡灶的不日死亡,治愈率极低。
预防与治疗:(1)用3~5mg/L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水溶液浸洗20~30 min同时充气;或用2%食盐水浸洗20~30min同时充气,可杀灭车轮虫。(2)用0.1mg/L硫酸酮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3)用50~100mg/L福尔马林,全池泼洒。(4)用80~10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调节水质。
5、中华鲟出血病
症状:病鱼鳃盖胀开,鳃丝外露、末端黑色。鳃有黏液增多,颜色异常﹐淤血,炎症,镜检未见寄生虫。吻部红肿胀大。体表未见出血症状,躯干和鳍有大小不一的“黑色斑块”的溃疡灶,随病情恶化逐渐增大,数量增多。解剖看到肝、脾、肾、胃肠、体腔壁出血症状明显。
预防与治疗:(1)做好池水的消毒杀菌工作,用0.03mg/L浓度的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3d,或用其它外用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伏碘等,此时进行治疗尚有效。(2)检查水处理系统是否运转正常,保持水质良好。(3)对出现典型症状的病鱼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6、中华鲟肠炎病
症状:体表和鳍正常﹐肛门红肿突出,挤压肛门流出黄色粘液或和血液混合物,解剖可见肠胃充血暗红﹐瓣肠段管壁充血严重,内容物较少或无,严重时,肛门突出红肿。
预防与治疗:(1)做好投饲管理,不喂变质饲料,不随意改变投喂量。(2)对出现病症的鱼也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制作药饵内服治疗。每100kg饲料加氟苯尼考(10%)、大蒜素、黄连素200~300g同时加入适量渔用粘合剂,全天投喂,6~8天1个疗程。(3)防治的外用药同细菌性烂鳃病。
7、中华鲟狂游症
症状:患病初期,患病个体行动迟缓,主要在中上水层缓慢独游,间歇性在池塘表面快速游动,游动时背部朝上,头部部分露出水面;后期,腹部朝上漂浮在水面,间歇性在水面快速游动,不能保持背部朝上,最终患病个体体力耗尽直至死亡。患病个体体色正常。镜检鳃外观淡红色末端发黑;解剖肝脏土黄色、淡黄色,略带血色,肝偏小,胆囊偏大,胃空,肠内无食物而含胆汁。
预防与治疗: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主要以预防为主。预防方法:(1)调整稳定好水质,减少应激。通过每日跟踪测定水质因子变化,加强排污除臭工作。(2)发现病鱼注意隔离消毒,减少病原污染。(3)投饲一定要按比例调整,不得随意增加,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期。(4)添加防病促长添加剂、复合维生素类、复方大蒜素及其它活血物质,改善血液循环,加强调理呼吸机能,提高抗应激能力。
关于鲟鱼的养殖方法就先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到大家。鲟鱼养殖是非常具有市场前景的,而且鲟鱼具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以及养殖周期比较短等多个优点。